自广东省委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来,全市各地深入推进集成式改革,探索形成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日前,由广东省委改革办组织遴选的40个《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出炉,肇庆3个案例入选。
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鼓励基层坚持改革开路、干字为先、主动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肇庆市委改革办向全市各地征集一批改革案例,遴选出共12个市典型案例。
这15个改革典型案聚焦基层治理、县域教育、县域医共体建设、“三资”管理改革、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等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入选典型!为肇庆这些探索与创新点赞(可多选) 端州区: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治理人居环境 高要区:以光伏“小切口”助推兴村富民 怀集县:抓紧抓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端州区:探索“大物业+大管家”模式赋能基层治理 鼎湖区:永安镇念好“挖、引、转、扶”四字诀 加快培育“四上”企业 高要区:“政府引导+央企助力+民企运营+群众参与”模式助推典型村建设 四会市:大沙镇千亩鱼塘集约化管理 推动渔业高质量绿色循环发展 广宁县:古水镇推动镇域产城融合 激发镇村发展内生动力 德庆县:探索破解农村跨村集中建房难题 封开县:以“四化”模式深化农村“三资”管理改革 封开县:深化“景村一体、政企协作”改革打造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典范 怀集县:“小田”变“大田”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怀集县:下帅乡创设富民强村公司 探索少数民族乡村共建共富改革新路径 德庆县、怀集县:建设农村“微工厂”开辟村民增收新路径 肇庆市:坚持“量”“质”并举 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提交
省典型案例
端州区: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治理人居环境
今年以来,肇庆市端州区充分发挥社区干部、集体经济组织、居民群众、乡贤等不同主体力量,探索“党建引领、集体出资、居民出力、社会参与”路径,健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机制,持续激发“村改居”社区人居环境治理内生动力,有力推动人居环境提档升级。详见>>
高要:以光伏“小切口”助推兴村富民
高要区紧紧围绕省委关于乡村“价值实现工程”的部署要求,瞄准“乡村分布式光伏”高位推进绿美光伏示范镇建设,探索“光伏资源经济+”发展新路径,建立“镇党委+党支部+企业+党员+农户”的工作推动机制,获得“保底收入+推广费+利润分红”,激活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详见>>
怀集县:建设“1+19+N”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近年来,肇庆市怀集县探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受到省卫健委等6部门联合通报表扬,入选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案例。自2020年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以来,怀集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目标,建设和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1+19+N”县域医共体,逐步建立完善县域医疗卫生的社会治理机制。详见>>
怀集探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市典型案例
端州区:探索“大物业+大管家”模式赋能基层治理
端州区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痛点,以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以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岩前社区为试点,把社区公共空间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项目”,引入第三方专业化企业,创新推行“城市大管家”运营模式,盘活闲置公共资源、导入产业,以企业“造血”实现降本增效,打造“管理+服务+运营”城市治理新模式。详见>>
鼎湖区:培育“四上”企业成为镇域经济壮身秘诀
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坚持把培育发展“四上”企业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探索出“挖、引、转、扶”培育“四上”企业四字诀,增强了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截至目前,全镇现有规上工业企业共有64家,前三季度有9家企业上规纳统,共新增工业企业产值12.32亿元,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10.39%。详见>>
高要区:探索典型村开发建设新模式
今年以来,高要区紧紧围绕典型村“既要建好、更要管好”“既要投入、更要产出”“既要帮扶协作、更要内生发展”的理念,在金渡镇铁岗社区成功探索出“政府引导+央企助力+民企运营+群众参与”的典型村开发建设新模式,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详见>>
四会市:千亩鱼塘集约化管理,渔业绿色循环发展
四会大力推进美丽渔场项目建设,持续走好渔业产业振兴、绿色发展、环境优美、渔民富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采用“政府主导开展整治、国资清退统租、龙头企业承租开发”的三方联动集约新模式,在大沙镇仁马片区完成了超过1200亩连片鱼塘的集约,实现了鱼塘提标升级、企业进驻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产业延伸。详见>>
大沙镇三面环水,河网密布,拥有4万亩鱼塘水面。
广宁县:推动镇域产城融合 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宁县古水镇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驱动力,以创建省典型镇为契机,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聚焦典型突破引领全面发展,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经济增长动能,有力推动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详见>>
德庆县:探索破解农村跨村集中建房难题
德庆县聚焦农村居住散、宅基地盘活难、农村风貌差等问题,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以深化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为抓手,积极探索以“腾挪换权”宅基地镇域调剂方式开展新农村示范小区建设,依法稳慎推进零星农村居民点集聚,着力破解农村集中跨村建房难题。详见>>
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德庆马圩镇。徐向光 摄
封开县:以“四化”模式深化农村“三资”管理改革
封开县坚持把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以平凤镇入选市“三资”管理改革典型试点为契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让撂荒的农田被流转、沉睡的资产被唤醒、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经整治后赋能乡村振兴发展。详见>>
封开县:“景村一体、政企协作”,打造农文旅体融合发展典范
封开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活用贺江碧道画廊,深化“景村一体、政企协作”改革,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融入景区建设运营管理中,推动乡村与景区一体化发展,实现村庄变美、农民变富、产业兴旺。详见>>
封开县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封开县供图。
怀集县:“小田”变“大田”,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怀集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国有企业为建设主体,统一整合流转土地,实现“小田”变“大田”,有效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招引企业、发展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N”种效益。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13000多亩,有力推动“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等重点项目建设。详见>>
怀集县下帅乡:探索多民族共建共富新路径
下帅乡创聚焦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产业思维破局,探索以“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下辖5个行政村组成片区,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委共管、发展共享”的高质量发展联合体,组建强村富民公司,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共建共富的改革新路径。详见>>
怀集组建强村富民公司,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德庆县、怀集县:建设农村“微工厂”开辟村民增收新路径
德庆县、怀集县为破解镇村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紧缺的瓶颈,以闲置土地、楼房、厂房等突破口,充分挖掘连片闲置地和“村小”撤并闲置地,通过盘活把“沉睡”资源蝶变农村“微工厂”,成为带动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活力股”。详见>>
肇庆市:坚持“量”“质”并举,推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肇庆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破除制约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量上扩容、质上提升、德上赋能和师资优化,有力促进县域“三所学校”软硬件全面提升,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取得明显成效。详见>>
策划:赵进
统筹:吴帆
整合:刘舜欣
海报:刘舜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