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端州区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痛点,以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不断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径,以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岩前社区为试点,把社区公共空间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项目”,引入第三方专业化企业,创新推行“城市大管家”运营模式,通过将多项城市服务业务打包整合、统一规范管理,同步盘活闲置公共资源、导入产业,以企业“造血”来实现降本增效,打造“管理+服务+运营”城市治理新模式,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端州区岩前片区创新推行“城市大管家”运营模式。黄咏欣 摄
围绕“大管家抓管理”,探索基层治理体系革新
端州区突出全域服务治理理念,对传统物业服务管理进行创新,推动政府与企业由原来的“伙计关系”走向了“伙伴关系”,探索基层治理服务新方式。
一是创新全域服务治理模式。把岩前片区的公共空间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项目”,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化企业,围绕物业管理、产业导入、资源开发等领域开展全域服务治理探索,以运营思维推动服务治理贯穿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2024年7月,央企保利物业进驻岩前社区,初始阶段包干负责片区综合秩序、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市政养护、文旅运营等五项业务,协同构建新潮活跃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二是创新党建联建共促路径。按照“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工作思路,建立“星火站-星火连-星火哨”机制,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实事共做、要事共商,推动社区与央企党建联建共建。保利项目服务中心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建,搭建了“星火站”党建共建阵地,组建以“保利物业+社区居民小组+专业人员+党员志愿”为主体的“星火连”队伍,设置3个“星火哨”,实行党员带头的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
保利物业工作人员在岩前社区宝环大道开展日常巡逻。严炯明 摄
围绕“大管家抓服务”,推动基层治理降本增效
端州区通过整合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供集约化服务,打破从前不同职能部门在基层治理服务中造成的条块分割,推动效率变革实现降本增效。
一是构建多元主体共治体系。强化企业“大管家”角色,融入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岩前文旅公司和商家代表等主体,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保利物业为主体、群众积极参与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试点开展以来,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岩前片区商户经营行业规范》《岩前社区居民公约》,协商解决涉及综合执法、环境整治、应急处置等事项81项。
二是探索财政资金集约使用方式。将环卫保洁、绿化管养、秩序治理等多项城市管理服务业务和采购资金打包整合,集中采购一家企业,避免反复招标带来的资源浪费,有效降低政府购买服务成本和监管成本,有力推动中标企业拿出“绣花”功夫、提供精细化服务,实现城市治理工作效能提升。比如,在摆渡接驳方面,保利物业新购置14座观光车9台、5座观光车1台,根据客流量科学安排发车频次,同时在星湖小筑、深夜食堂等客流密集地方设置停车候客,更好地为商家和游客提供服务,日均乘客量由同期300人次增加至754人次。
三是拓宽资源变资产增收渠道。支持试点企业统筹运营岩前片区停车场、摆渡车、户外广告等资源,运营收入超出保底部分的50%作为服务费奖励,激励企业用“造血”来实现降本增效,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7-10月岩前一号停车场车位使用率较去年同期增长68%。同时,在区域上采取“肥瘦搭配”方式,将区属10个公园打包给试点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后运营创收,以宝月儿童公园为试点,探索“公园+文旅”运营新模式,运营收入反哺物业管理及区域环境品质提升。今年9月,宝月儿童公园已重新开业,成为又一亮眼的休闲打卡场地。
宝环大道内,物业工作人员驾驶着电瓶车进行巡逻。严炯明 摄
围绕“大管家抓运营”,助力集体经济提质发展
端州区依托保利物业公司央企标杆的品牌优势和专业的管理体系、服务理念等优势,深入挖掘岩前社区闲置资源和发展潜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助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探索民宿产业特色发展路径。聚焦民宿产业特色化品质化规模化发展,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住宿体验,带动旅游业态升级。引导岩前社区将特色民宿建设与典型村培育相结合,发挥保利物业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全方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抓好绿化美化提升,一体推进停车场、码头广场、倚岩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对民宿产业的信贷支持,对接工商银行量身定做“民宿贷”金融产品。
今年,基于岩前优质资源禀赋和服务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莲湖民宿投资商增资5000万元建设莲湖湾小镇项目,租赁盘活岩前内巷43栋闲置农房,优化改造成70间民宿客房及配套公共空间,打造集文化体验、商务社交、雅趣营地、绿色餐饮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每年为村民创收32.4万元租金。
目前,岩前片区已汇聚优质民宿超80家,其中涟岸湖居客栈、天天惦记艺术院子分别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和“中国十大网红民宿品牌”,上榜省百家高品质民宿3家、省乡村民宿示范点4家、“肇府人家”品牌民宿12家;整个片区民宿销售额同比增长15%。
二是探索“美学+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坚持高位推动、社区深度参与,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通过美学加持,打好特色牌,提升岩前文旅辨识度。在区层面联合广州美术学院、肇庆学院等高校深入开展美学共创行动,举办广东省高校“乡村创新”大赛暨岩前在地艺术节,提升岩前“广东鼓浪屿”知名度。引导岩前社区和保利物业共同参与村史挖掘、保护与开发工作,制作视觉引导VI系统,将文化元素融入规划建设与服务治理中,推动岩前的文旅产业与自然风貌、村史文化和流行元素有机融合,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特色文旅品牌,增强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是探索集体存量资产盘活路径。强化整村运营思维,对长期被忽视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和闲置房屋、宅基地等资源资产进行摸查盘点,逐步推动盘活利用。
比如,采取“集体+国资”模式逐步开发宝环大道、发展外摆经济,岩前社区经济组织以村集体土地和物业使用权投资入股,与岩前文旅公司合作成立项目公司,每月可获得固定收入,并按照项目公司每月外摆经济的税后收入10%作为村集体浮动分红。保利物业参与外摆区域的规划与服务管理,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做到亲民不扰民、不污染环境,确保外摆经济摆出好秩序,摆出品质和活力。
整合:卢舒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