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区:探索典型村开发建设新模式

南方+

今年以来,高要区紧紧围绕典型村“既要建好、更要管好”“既要投入、更要产出”“既要帮扶协作、更要内生发展”的理念,在金渡镇铁岗社区成功探索出“政府引导+央企助力+民企运营+群众参与”的典型村开发建设新模式,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2024年,高要农房风貌提升“铁岗模式”获省肯定推广。陈彦成 摄

2024年,高要农房风貌提升“铁岗模式”获省肯定推广。陈彦成 摄

在高要区政府的引导下,该模式按照三个层级,完成了铁岗社区整村运营项目开发,推动典型村建设由对接帮扶迈向体系运营。第一个层级,高要区牵头引入央企、民企组建企业联合体,与金渡镇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制定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等九位一体的铁岗社区开发运营模式。第二个层级,高要区推动企业联合体与区国企、铁岗村集体成立投资公司,开展投资业务。第三个层级,高要区支持投资公司,根据业务开展和项目经营需要成立开放式的项目公司,接受村民、村集体、国企、乡贤等各类资金资源入股。

在三个层级之下,借助央企力量,全面启动了村庄分类改造提升工程。针对无人居住的空心村,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开发;针对有居民居住的村庄,对外立面进行微改造,保持整体整洁;针对有经营性项目的村庄,由政府完善基础建设,企业落实经营项目开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铁岗社区创新运用瓦顶线、亮墙身、加地线、描腰线、画门窗“五步法”改造农房外立面,将红砖、青砖裸露的缺点转变为展现岭南传统建筑特色的优点。该做法与传统改造方式相比节约成本达70%、工期缩短50%,既获省肯定推广,还被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简报刊登推广。此外,破旧古屋上拆除下来的青砖、瓦片,各家各户提供的石磨、瓦缸、窗花等老旧物品,均被巧妙融入打造“四小园”四周特色景观围墙,煤油灯、老式挂钟等旧物件,被打造成众创空间特色景观,既解决了旧物处置问题,又留住了乡愁。

整理好乡村开发基础,民企接手运营,农文旅项目多点开花。利用村中现有资源,民营企业盘活了112家闲置农房和古村落群建设特色乡村众创空间,打造屋顶咖啡、共享茶室、自助民宿、特色美食店、庭院经济等一批众创经营性项目。盘活村中公共空间、闲置宅基地等,建成免费开放的四小园、围炉煮茶、休闲驿站,既丰富了群众生活,还促进农业、旅游、餐饮消费深度融合发展。

近年来,铁岗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带动了村民、村集体发展积极性。金渡镇政府、铁岗居委会联合专业公司,在进村道路因地制宜建成光伏长廊,整条长廊装机规模达到260kW,预计25年内总发电量达660万度,每年带来经济收益达10万元。借助村中酒堂、村委会、民房屋顶等大力建设光伏发电项目,铁岗社区集体收入较2023年的12.17万元,增收额超30万元,增幅达257.4%。而“屋顶咖啡”“光伏长廊”等项目建设运营时,优先录用当地居民为员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闲置房屋的租金收入、参与务工的工资收入和休闲农业的经营收入,期满经营项目可由村民自主选择合作或自主经营,充分调动了村民建设好、运营好项目的积极性。

撰文:王焌鑫

编辑 唐锦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