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肇庆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破除制约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量上扩容、质上提升、德上赋能和师资优化,有力促进县域“三所学校”软硬件全面提升,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化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量上扩容,提升县域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
肇庆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攻坚行动,聚焦群众关注的学位不足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并在大宗土地出让、项目招标中将配建学校作为前置条件,两年来新建、扩建中小学校28所、公办幼儿园18所,新增优质学位4.45万个。
针对乡镇幼儿园、小学、中学“三所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问题,肇庆开展全市教学点全面摸底,结合人口分布、交通资源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从最有利于学生的选择出发,尊重群众的自主意愿,通过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合并一批规模小、人数少、教学质量差的乡村“麻雀学校”和“空心学校”。
两年来,肇庆累计撤并教学点311个,节省教师编制1333名,使13726名乡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100%。
坚持质上提升,改善县域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
肇庆市大力开展集团化办学改革,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进行优质师资重组,整体提升县域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市累计组建53个基础教育集团,其中市级优质教育集团15个,实现教育集团县(市、区)全覆盖;在全省公布的三批共228个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中,肇庆市入选12个,位居全省第7,其中4个被确认为首批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数量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
肇庆市第十六小学肇庆新区。
此外,肇庆市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累计组建26个城乡教育共同体,推进共同体内学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深入推进中小学结对帮扶工作,安排12所优质高中帮扶县中,组织14所城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帮扶农村学校,四会市获省教育厅支持安排深圳市高级中学托管四会中学,封开县通过“双百行动”争取华南师范大学托管帮扶封开县广信中学,城乡教育托管帮扶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针对现有乡村学校交通不便、环境差的现状,肇庆市大力推动周边交通便利化、教学设备标准化、校园环境“公园化”的“三化工程”,为部分交通不便的学校配套完成校车运营,改建扩建周边道路,优化设置交通指示;大力开展乡村学校校舍改造,增加完善寄宿床位、体育场等基础设施;探索开展教育系统绿美行动,推动绿美校园建设。2024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扩建学校、维修和购置设备设施、完善周边交通及公共设施项目累计56个,新增寄宿床位1576个;广宁县49所校园完成绿美建设,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怀集县桥头镇初级中学入选第五批全国温馨校园,是全省仅有4所入选学校之一。
坚持德上赋能,多措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肇庆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把思政课程落实情况纳入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范围,全市468所大中小学全覆盖党组织书记和校长带头讲思政第一课。组织校地(高校与地市教育局)共建、校校(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建、工作室(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共建,立体式、多层次建设一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累计组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15个,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入选首批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新增“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6个。
学校课堂。
三年来,肇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累计共派出6370多人次开展“双减”专项督导检查,严厉打击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并在全市选聘38名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校外教育培训社会监督员,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由366所压减为4所。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明确持证经营、收费标准、合同示范等要求,推动全市268家培训机构通过审批,且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的全流程资金监管。
此外,肇庆在全国率先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和青少年发展工作委员会,初步形成政府强力统筹、部门联动协作的保护工作机制。大力完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实现全覆盖,推动未成年人预防教育。坚持多方联动,开展“扶苗行动”和预防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落实未成年人帮扶保障,累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90余万封,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肇庆持续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统筹推进全市教师招聘与调配,收回山区县超出标准的教职工编制共336名,由市级统筹调度用于补充城区教职工编制缺口,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人数比例达7.15%。
肇庆加强乡村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实施“公费定向培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等政策补充教师。实施“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改革行动,师资较强的4个区(市)分别与较弱的4个县逐一结对,每年选派370名教师跨县域结对交流,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推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域、乡村下沉。同时,实施选派乡村教师到先进地区跟岗学习、送教下乡等行动提升专业素质能力。
肇庆全面落实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两个不低于或高于”政策要求,完成近1.6万人教师山区津贴发放,人均超省定1000元标准。实施职称评定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政策,2024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高级职称评审比例达74.64%,比2023年提高40.09%。
南方+记者 施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