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封开县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封开县活用贺江碧道画廊,深化“景村一体、政企协作”改革,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融入景区建设运营管理中,推动乡村与景区一体化发展,实现村庄变美、农民变富、产业兴旺。
自贺江碧道画廊建成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广东省“交旅融合发展”十佳案例、国家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等47个荣誉,其中全国荣誉11个、省级荣誉24个。
封开县贺江碧道画廊景区。封开县供图。
创新景村一体开发模式,打造乡村建设新风貌
封开县坚持将乡村与景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常态化运营管理,引入社会资本以景区化标准建设乡村,推动景区与乡村融合互促。
以系统化思维建设美丽乡村。完善贺江保护开发利用机制,将贺江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万里碧道、南粤古驿道建设相结合,统筹贺江两岸“水、坡、林、草、碧道、驿站”等资源,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组织实施246个乡村振兴项目分类改造提升乡村风貌,因地制宜建成两广源流展馆、潇贺古道展馆等3个文化展馆,励志码头、龙皇岛码头等7个游船码头,龙皇岛码头公园、六角泉森林康养基地等20个景点,贺江第一湾、花塘花海等39处景观,台洞励志碧道、足食碧道等4条徒步碧道,沿贺江线12个行政村共142条自然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其中5个行政村创建为特色精品村。
以景区化理念提升乡村品质。探索乡村建设与A级景区创建相统一的建管模式,把沿线村庄打造成开放式景区,高标准建设江口街道励志新村、大湖塘村和大洲镇足食村、东畔村等乡村旅游节点村和民宿集群,建成台洞湿地公园、励志碧道公园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江口街道扶来村等A级乡村旅游村庄,今年7月贺江碧道画廊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以集约化手段优化乡村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贺江“几”字湾区域内的宅基地腾换到村中心区,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集聚。健全农房微改造机制,坚持一区一策全面清理整治贺江沿岸破旧泥砖房、削坡建房、危房等,对结构完整、风貌和谐、质量完好的青砖房等开展优化设计,统一进行外立面整饰或局部改造。建立健全农房风貌提升“修旧如旧”机制,强化历史建筑、工场作坊遗址以及古驿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科学实施修缮改造工程,保护沿岸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等整体空间形态及环境,形成两岸风格统一、错落有致、新旧协调的村庄风貌。
建立政企协作联动机制,探寻乡村发展新路径
封开县坚持常态化开展政企协同联动,找准合作契合点和着力点,推动优势互补、相互赋能,激发“1+1>2”叠加效应,形成政企双向奔赴、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
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成立封开县贺江碧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入广东省赋营旅游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映日文化(肇庆)有限公司等文旅企业,将贺江碧道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整体运营,政府负责整体布局谋划,以县镇村三级联动、多部门协同参与的方式统筹利用景区周边闲置地块、废弃房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旅游公交等优质配套服务,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游客体验。
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建立健全景区产业设施维护机制,完善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制度,由文旅企业负责管理提升景区内部文旅产业设施,定期举办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规范培训会等轮训乡村旅游骨干,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提升景区整体旅游业务服务质量,以优质旅游经营环境助推农业农村发展。
健全社会资本投入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入社会资本盘活闲置宅基地、旧民居,创新开发“民宿+”产品,建成风水间、贺江别苑等3家精品民宿和4家星级农家乐,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政府投入向企业常态化运营转变,实现废弃古屋变特色民宿和农家乐、“空心村”变“网红村”。风水间民宿入选全省首批百家高品质民宿,贺江别苑获评全国丙级旅游民宿,封开县获评最具民宿投资潜力区县。
优化联农带农富农模式,增添乡村产业新动力
封开县健全“旅游+”业态发展机制,推动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联农带农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封开县通过构建多业态培育格局,完善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机制。积极培育种植加工、产品展销、品牌餐饮、观光旅游等新业态,建成竹荪、鹰嘴桃、红心番石榴等集农业观光、亲子采摘、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点状体验式农业基地,先后承办3次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以及2023年首届环大湾区西(肇庆·封开站)百公里骑行、2024年乡村骑士环贺江碧道骑行等大型赛事活动,励志新村和封开新农人群体集中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山水间的家》,吸引了撒贝宁等“大咖”代言打卡火爆全网。今年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约125.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1.55亿元。
建立多元化发展体系。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体+基地+农户+电商平台”等多主体参与的新发展模式,成立9家公司、63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打造杏花鸡、香米、单丛茶、特色粉蕉等一批种养示范基地,核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创办“封味购”等6个农村电商基地,以短视频运营、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广杏花鸡、白马茶、麒麟李等农产品,开辟特色农副产品经营新路径。三是完善多途径帮扶机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作制度,与广州市番禺区合力打造全域旅游合作基地,新引进星月湾度假村、水上休闲运动中心等优质文旅项目,带动周边村民参与民宿建设、景区保洁、游客服务等经营管理活动,拓宽村民就业增收渠道,位于景区核心的大洲镇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5万元,其中大洲社区等3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20万元,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南方+记者 卢逸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