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氧化碳“养大”的水果蔬菜,现在怎么样了? | 这,真走“新”⑲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这,真走“新”#

01:06

用二氧化碳养大的水果蔬菜,现在怎么样了?|这,真走“新”

秋风起,茶枝柑(果皮制干即为陈皮)又到了采摘时节。在江门双碳实验室旁4500平方米的试验田里,大家都期盼着30多棵用二氧化碳“投喂养大”的茶枝柑的表现。

产量会增加吗?果肉会更甜吗?果皮营养成分会更高吗?对此,江门双碳实验室(下称“实验室”)主任徐明教授颇有信心。

研究碳循环20多年的他从美国归来。2021年,江门市政府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建双碳实验室,旨在融通政产学研用。徐明欣然应邀加入,希望在此实现研究的落地转化。

“我从没这么忙过!”这几年,徐明“逼”自己变成“社牛”,在组团队、做科研的同时,跟政府、园区、企业打交道、谈合作。

话说回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让植物长得好,这在业内不是什么秘密。困难的是精准增施和产业化应用,这也是徐明他们要破的题。

为此,他们迎难而上,将农业与碳利用融合起来考虑,利用物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光—温—水—肥—气”一体化管理系统。

一切科学给予、精准可控,效果也达到了预期:在种满了红薯、水稻、花生、火龙果、可食用花等品类的试验田,“享用”了二氧化碳的果蔬普遍增产约30%,生产期普遍缩短7至10天,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提高,硝酸盐、重金属等含量降低,还可以节省水和化肥。

3年高速成长,实验室已成为广东首个“双碳”领域粤港联合实验室,聚焦碳计量与碳资源利用、硅能源电力系统等5大方向,聚拢了超过100位高端人才,并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更可喜的是,徐明团队的成果还成功输出到了外地,比如“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

身在江门的博士生李腾飞打开手机,展示了千里之外大棚里的蔬菜,它们被小心照看着,长势喜人。铺设在地面的弥散管道会根据时间、日照、降雨、空气浓度等指标,自动调节二氧化碳气肥等供给。寿光参与的农民每亩投入四五千元设备费,可以多挣2万元。

若照此复刻,我国这个每年排放二氧化碳达110多亿吨,又是世界上温室大棚面积靠前的国家,想象空间无限!

每每想到此,徐明团队就越发充满干劲:博士们奔赴田间地头,忙得热火朝天;农民们学习充电,比学赶超谁种地技高一筹。

“看!论文,还是要写在大地上!”擦擦汗,徐明的心里美滋滋的。

采写:李霭莹 邢泽鑫 胡良光 曹斯

拍摄/剪辑:陈文焕 陈庭辉 

设计:刘子葵

动画:黄泽伟

运营:蒲思伊 麦小华

本期统筹:胡良光 朱伟良 潘晓晨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更要大胆求新、不断向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记录向新向上的火热一线,南方+策划推出《 这,真走“新”》系列融媒报道,从各地样本透视广东实践。活跃在南粤大地的向新奋斗者,展现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探索未知的胆识、忘情忘我的投入、无问西东的拼搏、孜孜以求的渴望,拼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的生动图景。

【更多篇目】

咬牙卖掉股份,投入研发工业无人机,值吗?| 这,真走“新”①

创新突围17年,一支打印机研发团队的“不安分”日记 | 这,真走“新”②

机器人跳英歌舞,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真走“新”③

这条“九死一生”的路,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走 |这,真走“新”④

当“湾区最快地铁”有了“超级大脑”| 这,真走“新”⑤

放眼望去四下无人,这个农场在种一种“很新的地”| 这,真走“新”⑥

“工业大米”,香!| 这,真走“新”⑦

他们是怎么让退役电池“回春”的?丨这,真走“新”⑧

制造家具,这个工厂居然做到了“无人胜有人”|这,真走“新”⑨

当油不够“香”了,老牌石化企业何去何从?| 这,真走“新”⑩

常年被丢弃的柚小果,怎么到他手上就成宝贝了?|这,真走“新”⑪

他们把飞机“标配”装进了汽车,没想到卖火了!| 这,真走“新”⑫

他们为什么要把绝活送上门? | 这,真走“新”⑬

从连年亏损到国际大牌原料供应商,他的做法引人深思丨这,真走“新”⑭

又小又冷门,做跳跳糖能有什么学问?丨这,真走“新”⑮

在茶园间搞了17年新材料,他们终于把气凝胶价格“打”了下来|这,真走“新”⑯

谁在海边“搭积木”丨这,真走“新”⑰

做显示屏的见多了,他们靠什么把小屏幕做成大生意 | 这,真走“新”⑱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