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这,真走“新”#
制造家具,这个工厂居然做到了“无人胜有人”|这,真走“新”
“一天?太慢了!现在用不着。”在广东中山的一个家具制造车间内,厂长龙华越仔细巡查着无人生产线——行云流水间,一套套定制化家具依着设计方案迅速完工,过程丝滑,出品精良。
24小时,是此前单机生产一套定制家具,从原材料开料到成品完工的时间。如今依托无人生产线,仅4小时就能做到。这项本领,让龙华越所在的顶固集创家居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全屋定制家具行业中脱颖而出。
龙华越的“工友”——工业机器人们对他“言听计从”,而且,始终“情绪稳定、任劳任怨”。眼前,它们正兢兢业业给每一块板材打上条形码,后台会据此生成产品规格、订单来源等“身份信息”,大大降低组合打包的差错率。
把它们“请”到车间的人是顶固集创家居创始人林新达和CEO辛兆龙。
家具生产,涉及到材料的搭配、色彩的组合,选项多时,人工组装难免出错,效率也不够理想,辛兆龙便寻思着,在全国率先搭建板式定制家具无人化生产线。
然而,干活的机器人好找,使唤它们的“大脑”却难求。“我们留意到德国有现成的,价格在3000万欧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2亿元左右。”辛兆龙算了一笔账,这已是他们从硬件到软件投入的总预算了,“买不起,还是靠自己吧!”
30个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迅速组队,攻关生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在收集生产环节的基础数据,并到市场一线广泛调研后,他们首先开发出一套数据管理系统;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又与高校科研团协同实现了软件算法技术突破,实现了对每周订单的数据整合、排产优化……
一波操作下,他们只花了进口设备1/10的价格即2600万元,便使梦想成真,做到了“无人胜有人”。新生产线投产后,效率提升了三成。最快的时候,一套家具订单生产当天就能发货。
可是,越来越多机器人上岗,原来的一线工人何去何从?从业8年的邹瑛自知,不进阶就只能接受被淘汰的现实。他抓住了工厂提供的学习机会,成为智能生产线的排钻机主操作手。
“以前,一个200多人的车间,每天最多只能做300套家具。现在,我们十几个技工操作电脑,轻轻松松就做了300单,效率高了,工资也高了!” 厂里头大多数一线业务骨干和邹瑛一起“迭代升级”,“上手都快得很,毕竟,实战经验丰富嘛!”
这就是辛兆龙对企业发展的“算法”:“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集中力量发展新技术。求新,始终是应变的法宝。”
如今,工厂可年产超25万套定制化家具,数量远超过往,订单纷至沓来;同样火爆的,还有那无人车间,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
大家在感到新鲜之余,更希望的是取得“新”经。
采写:曾艳春 古嘉莹 曹斯 张哲
视频:陈庭辉
海报:张昶
运营:施心怡 辜继漫
本期统筹:张哲 张培发 罗丽娟
【开栏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更要大胆求新、不断向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记录向新向上的火热一线,凝聚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南方+策划推出《 这,真走“新”》系列融媒报道,从各地样本透视广东实践。活跃在南粤大地的向新奋斗者,展现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探索未知的胆识、忘情忘我的投入、无问西东的拼搏、孜孜以求的渴望,拼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的生动图景。
【更多篇目】
咬牙卖掉股份,投入研发工业无人机,值吗?| 这,真走“新”①
创新突围17年,一支打印机研发团队的“不安分”日记 | 这,真走“新”②
这条“九死一生”的路,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走 |这,真走“新”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