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四下无人,这个农场在种一种“很新的地”| 这,真走“新”⑥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这,真走“新”#

01:15

放眼望去四下无人,这个农场在种一种“很新的地”| 这,真走“新”

年近八十的罗锡文,近年都在物色“合适的地”。

他儿时种地,成为农业机械化工程专家后,便寻思着解放种地的人。如今已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最热衷的事儿就是建无人农场,种一种“很新的地”。在广东河源,他发现了一片理想的“试验田”。

这里是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耕地多有撂荒,非常渴望现代农业带来新机。“搞机械化作业,地块要大,要平,要连片,这个地好。”4年前,罗锡文一眼相中这里,双方便一拍即合!

当时还是硕士研究生的满忠贤如今回想起来,发出了“万事开头难”的感慨——基础条件虽好,但不少是荒地,部分土地起伏不平,农机没有“跑道”,而且只有一台可供试验的无人驾驶直播机。

怎么办?做工作!柳城镇党委、政府带头挨家挨户地磨,用了三个月就在下坝村和上坝村完成3700亩耕地的流转,逐步实现小田变大田,坡地改平地,弯道改直道,现在全镇流转的耕地面积从最开始的2000亩扩展到近6000亩

这让满忠贤的另一个感慨油然而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快,天上飞的巡田无人机,地上跑的无人驾驶旋耕机无人驾驶插秧机等,涵盖耕、种、管、收全过程的无人农机轮番“闪亮登场”,个个“身怀绝技”。

“铁牛下地”“飞机施肥”……偌大的农场,非凡热闹。背后的门道,用罗锡文的话说,是“无人农场关键在无人农机,无人农机的核心在于导航”

从GPS到北斗导航,从无人收割机和运粮机“分头行动”到“跟车卸粮”主从导航,从单一农机作业到多机协同作业……在高科技加持下,无人农机走线精度达到了国际标准的2.5厘米水田自动导航作业主从导航技术也跃升到全球领先地位。

放眼望去,农机种地,乐此不疲,而让它们忙而不乱的是无人农场远程智慧控制平台——哪块田缺肥,哪里需要打药,“天眼”空中探,地面遥感测,再派出植保无人机作业……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难得的是,这些“高科技”,用起来门槛较低,在手机上就能操作。这背后,少不了驻扎在“田间科技小院”的研究者们的贴身问需和贴心服务。

不过说到底,求新是为了求效。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一小时就能播种5亩水田甚至更多,而人力播种需要一天;通过无人机精细化打药、施肥,在产量稳定的情况下,可节省氮肥投放25%以上……

有效果自然就有“粉丝”。万绿智慧无人农场负责人王键宽也趁着热度,让机耕机收、植保飞防这些酷炫且实用的技术更广泛地普及。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无人农场却吸引了更多人气。不少年轻人返乡,变身“田间飞机手”,承接农户订单,仅在2023年就为东源21个乡镇提供服务,服务面积超6.5万亩。

还有一大波订单在路上……

采写:郭雨欢 辜继漫 曹斯 纪蓓

拍摄林泽翔 卓杰 张冠军 钟志辉

剪辑林泽翔

海报张昶

动画黄泽伟

运营董晨晨 钟金秀 邓素凡

本期统筹:纪蓓 魏金锋

部分素材来自东源县融媒体中心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更要大胆求新、不断向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记录向新向上的火热一线,南方+策划推出《 这,真走“新”》系列融媒报道,从各地样本透视广东实践。活跃在南粤大地的向新奋斗者,展现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探索未知的胆识、忘情忘我的投入、无问西东的拼搏、孜孜以求的渴望,拼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的生动图景。

【更多篇目】

咬牙卖掉股份,投入研发工业无人机,值吗?| 这,真走“新”①

创新突围17年,一支打印机研发团队的“不安分”日记 | 这,真走“新”②

机器人跳英歌舞,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真走“新”③

这条“九死一生”的路,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走 |这,真走“新”④

当“湾区最快地铁”有了“超级大脑”| 这,真走“新”⑤

编辑 陈明诗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