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米”,香!| 这,真走“新”⑦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这,真走“新”#

01:12

“工业大米”,香!| 这,真走“新”

被称为“工业大米”的MLCC,如今无处不在。小到一盏灯、一台手机,大到新能源汽车,有电路板的地方就有MLCC。

它是电子工业用得最多的元器件之一,全称为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如果把电路比作一条河,那么MLCC就是大坝,可以让电压、信号更稳定地在预定范围内传输。

然而,这么重要的元器件,我国曾高度依赖进口。这让一个叫陈伟荣的人,生出了新想法,并且很快付诸行动。

他是康佳集团前总裁。2017年,他把心一横,在家乡云浮罗定创立了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容科技”),目标只有一个——破解MLCC“卡脖子”的难题

转眼7年过去了,团队凭着6000亿片MLCC的年产能,成为中国大陆产销量最大的供应商,也成为了粤东西北地区唯一的“独角兽”企业

这些MLCC大如米粒、小似细砂,因而得了“工业大米”的“昵称”。

“别看它个头小,其实大有乾坤,是由几十甚至上百层材料堆叠而成的。”微容科技产品一部总经理江孟达,将生产过程比作在毫米之间筑起“万丈高楼”

智能生产车间内,只见调配好的陶瓷原料被“摊”成厚度几微米的膜片,然后“刷”上一层电子浆料,经过叠层、切割、排胶、烧结等10多道工序,“工业大米”终于成型。

现在看来,这个生产过程行云流水,其实在探索求新的过程,问题和挑战接踵而至。

比如,在开发某个高规格产品时,起初打样很顺利,但良品率无法满足量产水平。是净化间的产品有缺陷,还是生产中有纳米级的杂质掺入?他们一道又一道工序去排查,有时甚至手持仪器、趴到设备旁一个一个地采样,最终将问题解决,在半年后突破了量产关。

但是,“工业大米”会进化——体积不断变小、容量不断变大。这意味着微容科技还得不断求索,角逐小尺寸和高容量,拓展高端市场,抢占行业制高点。

这无疑是一个和国际巨头“掰手腕”的过程,更是“显身手”的时候。

于是,薄至头发丝直径大小的超微型MLCC,可承受极端高温高压的车规型MLCC……都在研究和生产团队的努力下应运而生,更多更新更好的产品也呼之欲出。

“未来技术团队的人数还要翻一番,从当前300多人增加到600人左右。”这也是为了服务于陈伟荣定下的目标:三五年内要在高端MLCC领域做到全球前三。

在盛产稻米的罗定,多了“工业大米”这个新品种,也成了当地的“新名片”。真香!

采写:王谢思齐 辜继漫 曹斯 胡良光

拍摄卓杰 江元威

剪辑卓杰

海报:佘夕彤

动画黄泽伟

运营董晨晨 钟金秀 邓素凡

本期统筹胡良光 雷贤辉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更要大胆求新、不断向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记录向新向上的火热一线,南方+策划推出《 这,真走“新”》系列融媒报道,从各地样本透视广东实践。活跃在南粤大地的向新奋斗者,展现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探索未知的胆识、忘情忘我的投入、无问西东的拼搏、孜孜以求的渴望,拼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的生动图景。

【更多篇目】

咬牙卖掉股份,投入研发工业无人机,值吗?| 这,真走“新”①

创新突围17年,一支打印机研发团队的“不安分”日记 | 这,真走“新”②

机器人跳英歌舞,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真走“新”③

这条“九死一生”的路,他们为什么一定要走 |这,真走“新”④

当“湾区最快地铁”有了“超级大脑”| 这,真走“新”⑤

放眼望去四下无人,这个农场在种一种“很新的地”| 这,真走“新”⑥

编辑 魏伯航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