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乡村振兴,技术先行;数字赋能,创新为翼。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开展2024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众多农业从业者踊跃参与,以短视频形式创作、发布大量优质作品,广泛传播农业实用技术,持续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经大众投票、专家评审和复审,最终评选出2024广东“百千万工程”农技达人短视频活动十佳达人。
典型是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他们,有用镜头记录育种密码的“新农人”,有将实验室搬进直播间的“田秀才”,更有让乡土经验搭乘流量快车的“数字农夫”。南方农村报推出十佳农技短视频达人风采专题报道,聚焦以“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直播变农活”的农技达人,记录他们以短视频打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壁垒的创新实践,全景展现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农业的创新探索。
“种果树,既是我的兴趣,也是我愿意用一生去做的事。”在广东茂名的果园里,95后农业技术员阮宾一边察看番石榴长势,一边对着镜头讲解扦插育苗、催花保果的实用技巧。这位年轻的农技推广人,正用短视频为热带水果产业插上“智慧翅膀”,让一颗颗饱满的果实成为农民手中的“致富果”。
从田间记录到科普“出圈”
短视频里的农技课堂
2019年,海南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阮宾入职广东农垦热作所,投身热带水果技术服务。起初,他在果园拍照、做笔记、记录扦插过程,这些农技员的日常记录,却在一次偶然的尝试中,为他打开了农技推广的新窗口。他将这些素材剪成短视频发到网上,本是为了方便自己复盘工作,没想到视频发布后,留言区成了种植户的“求助站”。有人咨询新品种选择,有人询问荔枝催花时间,更有人借鉴他的保果期管理经验。这些热切的需求让阮宾意识到,短视频或许能成为农技推广的新载体。
自此,阮宾开始系统经营“种植课堂”,在抖音、视频号、百家号等平台发布上千条视频,累计播放量超百万,全网粉丝突破20万。他的视频内容紧扣农时农事,涵盖荔枝、龙眼、番石榴等热带水果的品种推荐、病虫害防治、催花保果、整形修剪等实用技术,既保持专业深度,又兼顾通俗表达。比如他会细致讲解如何结合地域气候选择品种,帮种植户避开“盲选品种”的误区;针对荔枝常见的品种老化问题,他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建议果农改接岭丰糯、仙进奉等品种,助力果农提产增收。
为了让技术触达更多人,阮宾将线下实践与线上传播深度融合。在参与茂名果园多个示范项目时,他特意将线下培训内容同步转化为短视频。他把课堂上的荔枝催花技术示范、龙眼保果管理流程等实操环节录制成系列内容,扩大农技推广的覆盖面。“把课堂上的实操内容录成视频发到网上,没来现场的种植户也能学习”。
从屏幕到田间
让农技扎根土地
阮宾的农技服务从未止步于线上。他扎根在果农的田间地头,用实打实的技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在茂名200亩荔枝新品种试验基地,他推广科学修剪、精准催花、适时保果等技术手段,关键技术,让这片试验田的产量与种植户收入双双提升20%以上;推广五指毛桃种植时,从选苗、整地到定植,每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全程指导,带动种植面积扩展至5000亩。
与此同时,他与研究所团队紧密协作,在品种试验、扦插育苗、病虫害预警等科研工作中主动衔接生产实际,在实验室与田间地头之间架起了一座“转化桥”。五年来,他参与培育南药苗累计数百万株,参与制定荔枝高效栽培流程被广泛采用,更多次为地方农业部门提供示范指导。“我拍的视频,不只是让人看懂,更希望他们做得来。”这是阮宾坚持将技术在实地验证、让成果向实践转化的初心。
从技术到产业
让好品种卖出好价钱
对于未来,阮宾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未来能打造好的种植技术和产品品牌。”他计划尝试直播带货、电商销售等模式,把自己参与培育的纯正果苗和优质水果推荐给更多种植户和消费者。
同时,他计划与科研单位合作,持续跟进果树新品种试验,用可视化内容呈现每个阶段的差异与优劣,帮助果农更科学地选品种、做管理。“农技推广是乡村振兴的根基。”阮宾认为,没有先进技术的加持,产业难以真正发展壮大。他期待通过数字化种植管理与短视频科普的结合,让更多农民掌握科学技术,提升水果的产量与品质。
作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阮宾坚信,年轻人回到田野,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有创新力,能把直播、短视频、电商等新方式带入农业,既能助农增收,也能拓宽农业边界。”在荔枝龙眼基地里、农技课堂上、短视频镜头前,他正以热情与专业,为热带水果产业注入新活力。
往期回顾:
林进杰:十年深耕,让牛大力从“土药材”变身“黄金产业” | 十佳农技短视频达人①
郑朝武:数字赋能绘就柑橘产业致富新图景 | 十佳农技短视频达人②
罗群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田埂间 | 十佳农技短视频达人③
吴洪邦:八节点精控水肥,让沙地红薯变身“金疙瘩” | 十佳农技短视频达人④
胡祝林:“油”墨点翠,“豆”香沁柚 | 十佳农技短视频达人⑤
撰文:郑颖、实习生姜奕童
设计:欧剑钊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