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力量!南方日报特别报道聚焦惠州打造新增长极

南方日报、南方+

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使命任务,今年专门出台了支持惠州的文件。不负重托、扛起责任,惠州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决心、铆足干劲,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呈现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南方日报推出《向上——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特别报道》,纵论具有惠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寻找惠州的增长新动能,展示各地各单位凝心聚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实景图”。敬请关注。

南方惠评

打造新增长极,惠州的增长动能来自哪

今年以来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惠州经济发展保持向上向好的态势,重大平台、重点项目、产业园区等加快推进,为惠州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盘点我们发现,惠州的新增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打法,持续锻长板、扬优势、强支柱,巩固原有的优势;另一方面是抓住机遇打开发展新空间,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开辟发展新领域。阅读更多>>

引领区改写新故事

在建项目161宗,总投资约600亿元

在惠州,南昆山与罗浮山的故事,正在被重写。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将引领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岭南特色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地。

今年以来,惠州把引领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最有力抓手和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机遇,努力建设全省县镇村现代化建设的样板,推动引领区建设取得良好开局。目前,引领区在建项目161宗,新签约项目102宗,总投资约600亿元。阅读更多>>

大平台承载大发展

大亚湾开发区连续六年全国居首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2024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位列“2024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共30家)第一。这是大亚湾开发区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名。

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亚湾开发区以世界级标准做好“六个一流”,推动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当前,惠州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3+7”产业园区,支撑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万亿产业集群发展。在千亿园区的加持之下,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积蓄。阅读更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

打造绿色低碳标杆

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明确提出惠州要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能源中心和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打造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

珠江东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惠州,正依托国家两大科学装置、先进能源省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的力量,以石化能源新材料、新型储能等产业为基础,引进和建设一大批清洁能源项目,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支撑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阅读更多>>

建设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赋能“万亿工业大市”

惠城区首个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在惠州天安数码城揭牌,全省首个低空行业数据空间在仲恺高新区启动建设,惠州市科技金融联盟成立……今年以来,一场场活动,点燃了惠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图为国家两大科学装置。  南方+ 王昌辉 拍摄

图为国家两大科学装置。  南方+ 王昌辉 拍摄

身为“万亿工业大市”,惠州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批集聚示范区、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集群,助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阅读更多>>

加强绿美生态建设,提升“含金量”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惠州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让绿色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丽底色。

作为省内首批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地级市,惠州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等“六大行动”为载体,高位推动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不断探索将“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的发展新路径。阅读更多>>

加快从“海洋大市”迈向“海洋强市”

陆海联动向海图强

依江而建,因海而兴,陆海联动,向海图强。

今年7月,惠州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惠州陆海联动、山海互济,向海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惠州将发挥海洋优势向海图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蓝色动力”。在《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惠州将拉开陆海发展大格局,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海洋城市。

当前,惠州依托优越的海洋资源条件已初步构建起以临海工业为龙头,滨海旅游、清洁能源、港口等为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经济产值占比稳步提升,海洋资源大市正加速迈向海洋产业强市。阅读更多>>

惠城

开创现代化一流中心区建设新局面

近日,赛迪顾问正式发布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4)榜单,惠州市惠城区排名全国百强区第66名,彰显其城市经济资源集聚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强劲实力。

今年以来,面对各种超预期、不确定的复杂形势,惠城区在持续承压中克难奋进,在应对挑战中砥砺前行,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向好”因素逐步累积,“向上”势头持续增强。

当前,惠城正向远而谋、向新而行、向强而进,推动“四个惠城”(实力惠城、品质惠城、幸福惠城、平安惠城)全面跃升,奋力开创现代化一流中心区建设新局面。阅读更多>>

惠阳

加速融深融湾,推动协同发展

深莞惠红色干线改建工程一期通车、深惠协同发展区首开区规划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年内217项政务服务可实现深圳“跨城通办”……今年,从交通联通到产业协同再到跨城服务,惠州市惠阳区正一步步突破区域壁垒,让异城同圈携手一体化发展的构想逐步成为现实。

惠阳区正着力推动临深片区整体规划、一体打造。图为深莞惠红色干线。

惠阳区正着力推动临深片区整体规划、一体打造。图为深莞惠红色干线。

作为融深融湾的桥头堡,被委以“推动临深片区整体规划、一体打造”的重任,惠阳区承担起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使命,以更加“主动”之姿拥抱深圳都市圈,举全区之力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承接产业,按惠州城市副中心定位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质生活。阅读更多>>

惠东

奋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以来,惠东县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的工作要求,落实“由县主抓”主体责任,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坚持培育发展壮大9个百亿产业(制鞋、能源、新材料、绿色智算、电子信息制造业、绿棋楠沉香、渔业、钢铁、旅游业),奋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力提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惠东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98.8亿元,增长8.9%;规上工业增加值107.4亿元,增长11.3%。当前,惠东紧紧抓住产业这个根本,以“一年起好步、两年大提升、三年基本建成”为目标,重点打造滨海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山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持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阅读更多>>

博罗

项目建设提速 冲刺千亿强县

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在中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在博罗县正式投产;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二期企业集中签约入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已落户企业329家,其中规上企业209家……在博罗县,项目建设的好消息频频传来,推进经济发展的步伐从未止步。

2024年,作为全国百强县的博罗,再次实现进位,在全国位列第66位,居全省第一。如今的博罗,正锚定千亿级经济强县的目标全力冲刺。阅读更多>>

 龙门

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2024年,龙门坚持稳中求进,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高标准,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龙门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同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日前,《关于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意见》出台,也为龙门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的破题之道。龙门提出,要毫不动摇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总抓手,奋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要举全县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不断取得引领区建设新成效。阅读更多>>

大亚湾

港产城深融合,建设产业高地

在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项目工地上装置高高耸立,工程车辆有序来往,一批重大石化项目正在施工。30多年来,大亚湾开发区从边陲渔村到现代化园区,从进军石化产业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书写下精彩的奋斗故事。

大亚湾石化区。  南方+ 梁维春 拍摄

如今,大亚湾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级示范基地,已经连续六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当前,大亚湾开发区深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开发区。阅读更多>>

仲恺

重点项目为引,打好“收官战”

穿行在惠州仲恺高新区,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正酣,一处处基础设施工程雏形初现,一座座产业新城冉冉升起……

图为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  南方+ 王昌辉 拍摄

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不断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石,提升城市品质内涵,补齐民生服务短板,推动经济向好、发展向新、民生向暖。

据统计,今年前10月,仲恺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33.42亿元,同比增长9.2%;前11月,75宗省、市重点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进度的103.1%。阅读更多>>

农业银行惠州分行

以金融之力助实体惠民生

珠江东岸,南海之滨,万亿工业大市惠州正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这一背景下,农行惠州分行(下称“惠州农行”)积极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高起点谋划、全方位布局,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此为抓手,惠州农行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惠州实体经济和民生事业,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注入强劲的农行动力。阅读更多>>

惠州农商银行

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强则经济强。作为惠州市规模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今年以来,惠州农商银行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积极履行本土银行的使命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力。阅读更多>>

中嘉(广东)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筑起城市建筑工程质量防线

建筑是城市扩容提质的关键载体,工程质量则是建筑的灵魂。近年来,惠州城市建筑亮点频出,城市品质有序提升,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显著。作为行业的重要技术支撑,工程检测行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筑起城市建筑工程质量防线,守护建筑品质,保障市民城市生活安稳有序。

与惠州城市建设同频成长的中嘉(广东)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下称“中嘉检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自2017年成立以来,中嘉检测深耕工程检测服务,始终坚持创新,持续探索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软硬件基础和服务能力,在服务体系建设、资源的集聚共享和信息化协同等方面成果显著,能有效提供一站式科学、精准、高效的检测服务,为惠州工程建设领域提质升级发展保驾护航。阅读更多>>

出品: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

监制:林焕辉

策划:柯鸿海

采写统筹:罗锐

编辑统筹:殷剑锋 顾晨白

版式统筹:莫迪

采写:南方+记者 刘光明宝 张峰 马发洲 于蕾 乌天宇 廖钰娴 林文通 卢慧 蓝单 罗锐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梁维春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