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伯+姜太公=伏羲一号?这座海上“巨无霸”太全面|刷“新”广东⑤

南方+

·
·

乘船从汕尾海岸的码头出发,约一小时后便抵达后湖风电场海域。广袤蔚蓝的海洋中,一排排白色风车在海风吹拂下转动,海平面下“生机”涌动。

眼前的“庞然大物”,便是中广核“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简称“伏羲一号”)。今年9月初投放的首批约6万只波纹龙虾,就在平台中栖息、生长。接下来,平台养殖运营方将分多批次投苗,预计第一年波纹龙虾产量可达100吨。

长70米、宽35米、水深约25.7米,“伏羲一号”的养殖水体达到了6.3万立方米,刷新了此前广东纪录。正式投运后,平台预计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年产值达到5400万元。

“‘伏羲一号’已经创下了三个‘全球第一’!”汕尾市委副秘书长、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宋巍自豪地介绍——全球单体最大风渔融合网箱平台、全球抗台风能力最强网箱平台、全球首例风渔融合型深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

说起深远海养殖,风高浪急令人生畏。把养殖平台投放在深远海,意味着更大的风浪挑战,很容易“血本无归”。“伏羲一号”为何偏偏要迎难而上、向风而行?

现场工作人员给出答案。“伏羲一号”创新应用抗台风、防撞击、强防腐的巨型海洋牧场养殖网箱结构设计建造新技术,采用“6桩+斜撑+双上部组块”桩基桁架式结构,形成强大抗台风能力,可正面抗击17级超强台风。

稳坐海中,不仅不惧风浪,还要风能利用、海水养殖“两手抓”,“伏羲一号”可谓是“风伯”和姜太公的结合体。

风电场的设备和电缆等设施所占用的海域面积,一般不会超过整个风电场规划总面积的10%。这也就意味着,风电场有90%左右的海域面积闲置。

“我们探索将风电场跟海洋牧场相结合,就是要更充分地利用海域。”“伏羲一号”风渔融合项目科研主管刘固固介绍。

主打“风渔融合”的“伏羲一号”,其实还有一项“特长”——相较于传统养殖平台在太阳能发电不足的情况下还需要依赖柴油发电机组,“伏羲一号”实现了100%绿色用能

平台配置了50千瓦风电机组与18千瓦光伏阵列,可满足平台自身的日常用电需求,并实现纯绿色电力供应。

海上“生绿电”,水下鱼满仓。像“伏羲一号”这样的深水网箱越建越多,一个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在广东沿海各地市落子频频,养殖规模不断“刷新”、迈上新台阶,为广东打开了“蓝色粮仓”。

2023年至今,全省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83个,总投资超190亿元,为广东海洋强省建设、“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注入了蓝色新动能。

【开栏语】

如果请你为广东打个tag,会是什么?

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第一经济大省#;是#珠江三角洲#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制造#还是#科创中心#;是#珠江水广东粮#,还是#新能源无人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为了不断刷新标签、刷新世界对她的认知,你知道广东有多努力吗?

今天起,南方日报、南方+策划推出《刷“新”广东》系列融媒报道。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广东的发展奇迹,感受她的努力实干,再次刷新对她的认知。

采写:南方+记者 汪旭莹 黄叙浩

摄影:南方+记者 陈保良

设计:吴颖岚 潘洁

统筹:卢轶 吴哲 李培 邢泽鑫 谭唯 高静宁 南小渭

策划:王溪勇 陈枫 曹斯 罗彦军 李贺 陈戈 林焕辉 王海军

【更多篇目】

房还在装修,这些澳门街坊怎么就着急搬进这个小区?|刷“新”广东①

42秒造一个车身!这个“小巨人”建产线就像“搭积木”|刷“新”广东②

为了加速药物研发,他们组成一种很新的“搭子”|刷“新”广东③

“快手”加持,一粒湿稻谷18小时就能上餐桌 | 刷“新”广东④

风伯+姜太公=伏羲一号?这座海上“巨无霸”太全面|刷“新”广东⑤

编辑 傅倩影
校对 钟惠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