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知道,一粒水稻,从稻田收割到成为一粒稻米,需要多长时间?
在“全省农业第一县”高州的顺达农业产业园丝苗米加工中心生产车间里,我们找到了答案——18小时。
稻米加工是一个传统产业,在一般人看来,很难与“现代”“自动化”等词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眼前这座三层楼高的丝苗米加工中心,我们却见到不一样的情景:宽敞的车间里,一排排自动化机器和机械手井然有序地运转着。
稻谷从一楼的稻谷入口处进去之后,会顺着输送管道向上攀爬,经过初筛、脱壳、二筛、分离、碾米、抛光等19道工序后,再顺着管道输送到一楼,完成自动打包、装车,便成为商超货架上的优质丝苗米。
19道工序大部分在丝苗米加工中心二楼智能操作间完成,从大大的屏幕能清楚地看到稻谷的动向。
顺达农业公司总经理陈祥挺的话令人震惊:一个78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5个人就能实现高效运转!
原来,这套全自动化的丝苗米生产线能实现从稻谷烘干、加工、分拣、包装一体化自动化生产。陈祥挺说:“从田间收割的湿水稻,进入工厂后,18小时就能从一粒稻谷变成能上餐桌的稻米。”
很难想象,稻米加工做得如此之好的顺达农业,其实原来是一家近30年的养猪企业。
成立于1995年的顺达农业从2022年开始拓展业务,丝苗米加工就是新增业务之一。“我们投入7000多万建设丝苗米加工中心,目前可以说是粤西加工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大米加工基地。”陈祥挺说。
顺达农业还把养猪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聚焦肉制品加工和销售。
在丝苗米加工中心背后便是其年加工10万吨的猪肉制品加工中心:生猪自动化屠宰分割生产线、广式腊肠腊肉全自动生产线、肉肠全自动生产线、冷库一应俱全,猪肉从分割到打包都由自动传送带和无数双机械手完成。
得益于此,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增。去年顺达农业营收为3.8亿元,今年上半年就达到2.2亿元。
设备“上新”赋能农业“延链”。高州正通过打造丝苗米、生猪、罗非鱼等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园区,示范带动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农业由大向强转变。
不仅是高州,全省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2元,比1949年增长451.2倍,年均实际增长5.9%。“三农”压舱石进一步得到夯实,为全省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强有力支撑。
【开栏语】
如果请你为广东打个tag,会是什么?
是#杀出一条血路#还是#第一经济大省#;是#珠江三角洲#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制造#还是#科创中心#;是#珠江水广东粮#,还是#新能源无人机#?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为了不断刷新标签、刷新世界对她的认知,你知道广东有多努力吗?
今天起,南方日报、南方+策划推出《刷“新”广东》系列融媒报道。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广东的发展奇迹,感受她的努力实干,再次刷新对她的认知。
撰文:南方+记者 黄进 邱茜 彭琳 钟烜新
摄影:南方+记者 张令
设计:吴颖岚 潘洁
统筹:卢轶 吴哲 李培 邢泽鑫 谭唯 高静宁
策划:王溪勇 陈枫 曹斯 罗彦军 李贺 陈戈 林焕辉 王海军
【更多篇目】
房还在装修,这些澳门街坊怎么就着急搬进这个小区?|刷“新”广东①
42秒造一个车身!这个“小巨人”建产线就像“搭积木”|刷“新”广东②
为了加速药物研发,他们组成一种很新的“搭子”|刷“新”广东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