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校长朱忠明:培养全面而个性的未来建设者

教育莞家
+订阅

作为东莞第二所公办未来学校、滨海湾新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今年9月将迎来开学的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下称“滨海未来”),一举一动都备受公众关注。7月6-8日,2024年东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启新生注册,而这也将是滨海未来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首次亮相。

当前,东莞滨海湾新区正成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和引领东莞未来30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立足办环境一流、功能前瞻、生态智慧的高品质未来学校,目前滨海未来筹建进度如何?顺应未来发展新趋势,探索未来教育新样态如何执行落地?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学校又当如何做好教育筑巢先行大文章?

南方+特别对话学校校长朱忠明,透过创校团队的思考与执行,看滨海未来如何乘风破浪、逐梦未来,高起点、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

4月25日,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扬帆启航

4月25日,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扬帆启航

办学思考

教师成为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南方+:探索未来教育已成为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如何理解未来教育?

朱忠明:理解未来教育,首先要明确滨海未来的办学背景,这既是时代的要求、顺应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也是东莞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滨海湾新区打造全市教育新高地,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之举。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校长朱忠明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校长朱忠明

在筹办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实现真正的主动学习?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关注学生个性需求,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什么样的办学方式,能更好地突破校园边界,构建开放多元的育人生态?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一年多来筹备组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问道名家,得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研究所以及众多名校、名家的倾心指导。在学习、调研的过程中,逐渐对未来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理解。

我们认为,未来学校中的“未来”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更是教育哲学范畴的表述,具有“理想”和“向未来”等含义。“未来学校”的基本定位依然是学校,必须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承担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探索未来教育就是在吸收、整合常态学校办学优势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办学理念,不断运用新的理论、机制、资源,拓宽学习边界,积极探索传统学校面临问题的解决之道。

今年5月14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一行走访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了解学校建设进度与整体规划

今年5月14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永智一行走访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了解学校建设进度与整体规划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教学的当下,未来学校应该更注重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真正读懂学生,推进精准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建立知识与现实的链接,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南方+:希望将滨海未来打造成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朱忠明: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支持和统筹下,滨海湾新区与东莞外国语学校开展合作办学,由东莞外国语学校及兄弟学校中坚力量共同组成创校团队,汇聚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希望全方位打造一所环境一流、理念先进、生态智慧的高品质未来学校,传承美好、点燃梦想、照亮未来。

学校以“胸怀天下、博雅立人”为办学理念,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博雅笃行的未来社会建设者。我们将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师生评价、学习空间、科技赋能、组织机制等为创新抓手,探索未来教育的新样态。希望滨海未来能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无边界学习中心,教师能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023年12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等嘉宾受邀参与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办学研讨

2023年12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等嘉宾受邀参与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办学研讨

课程构建

学习空间+数字技术+无边界资源,支撑课程高质量实施

南方+:学生个性化发展离不开丰富多元的课程滋养,探索未来教育新样态,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朱忠明:坚持以开放办学为导向,学校从党建、德育、课程、课堂、评价、数字、空间、名师、治理九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划。在规划过程中,我们认为办学的关键环节在于课程的高质量建设和实施。

滨海未来将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充分借助现代学习空间、数字技术、无边界资源等力量,支持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学校初步构建了“一核·三层·六院”的课程体系。

“一核”是指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课程的核心任务,在课程内容上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学科课程群与跨学科课程群的关系;

“三层”是指为了满足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需求,将课程划分为基础型、拓展型、卓越型三个层次。滨海未来的课程将具有四个基本特色,九年贯通、跨学科融合、科学教育和国际理解。我们要求每一门课程的开发,都应该遵循五个方面的原则:课程设计综合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资源全球化、学习空间课程化、评价方式多元化。

“六院”是指设置数理书院、人文书院、艺术书院、健康书院、科创书院、社会财经书院作为课程的组织和治理机制,支持课程实施。

通过绘制滨海未来课程图谱,学校努力践行融通中西、情智相融、文理并蓄、博学雅行的课程理念,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和可选择的课程,力争实现每个学生一张课表。

南方+:每个学生一张课表,如何实现?

朱忠明:借助滨海湾区位优势、高新科技企业资源、环境资源等构筑多元学习空间;打造智慧校园,链接全球化的教育资源,营造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师生成长。这是我们为努力实现“一生一课表”的实践路径,也是学校的优势和底气。

首先,将5G、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技术、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环境科学等前沿科学技术和常规的理化生、科学探究、劳动技术等实验室相结合,滨海未来将建设50余间创新型实验室。多元学习空间,不仅满足课程的高质量实施需求,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无边界学习需求。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芯片工程实验室(效果图)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芯片工程实验室(效果图)

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引进产业资源和学术资源、整合社区资源,开发创新型实验研究课题和项目式学习课程,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其次,学校将通过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链接全球化教育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到网络图书馆、虚拟实验室、云班级进行沉浸式自学和互动学习。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资源中心(效果图)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资源中心(效果图)

最后,以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智慧校园为基础,构建现代化的学校治理机制,探索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实际场景的全面融合与应用,不断完善数字化评价体系,通过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大规模的因材施教,赋能师生成长。

特色发展

与区域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形成协同育人新图景

南方+: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培养将有哪些特色?如何设计与实施?

朱忠明:我们将从价值理念贯通、课程建设贯通、教学教研贯通和管理模式贯通等方面,积极探索九年教育一体化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一是价值理念贯通。树立整体育人的价值理念,探索通过一体化管理,促进教师树立连续发展的九年一贯制思维;

二是课程建设贯通。探索构建九年一贯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螺旋上升和紧密衔接。持续自主研发一至九年级的学习材料,保障学科课程内容的一致性,减少交叉重复。优化交叉内容,通过序列化重组避免知识重复或断层;

三是教学教研贯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保持不同学段教师教学教研的一致性。实施教师跨学段任教,增强学科知识的纵向整合。探索设立学科主任,贯通管理所有学段学科建设,促进教师参与各级赛课、研讨等活动;

四是管理模式贯通。打破分年段管理的范式,探索建立贯通的组织架构,促使学生活动安排贯通,如作息安排、生活流程等,促进不同年段学生的互动交流。统一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确保评价标准和工作量核定标准的一致性。

南方+:打造全市教育新高地,与滨海湾新区发展同频共振,滨海未来将有哪些举措?

朱忠明:滨海未来的创建与滨海湾新区发展一脉相承,未来学校将成为滨海湾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孵化器和人才培养基地,也将承载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一方面,我们将充分利用新区资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课程实施提供空间支撑、数字支撑、资源支撑。比如,通过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学校周边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传承林则徐、蒋光鼐等爱国志士奋勇抗争的家国情怀,弘扬太平手袋厂首创“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滨海湾丰富的海洋、湿地等多样性的生态资源,系统开展海洋教育。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海洋资源实验室(效果图)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海洋资源实验室(效果图)

立足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战略定位,加强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的知名高校和国际名校的线上线下交流,与区域内华为、OPPO、VIVO等高新企业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建共享,形成全资源协同育人新图景。

另一方面,黄金内湾、教育先行,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如何以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发展动力,增强新区发展活力。通过凝聚共识、协同育人,栽好滨海未来高质量教育的“梧桐树”,引来更多资本、企业、人才等“金凤凰”,为滨海湾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做好筑巢引凤、教育有为的大文章。

筹建展望

有条不紊推进各项工作,抓实抓牢教师岗前培训

南方+:当前学校建设进度如何?

朱忠明:目前,项目已全面进入内部结构施工和装修阶段,其中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随着竣工验收工作的临近,滨海未来项目团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将持续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迎接即将到来的竣工验收,确保9月顺利开学。

根据工作安排,本周六将是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新生注册,这是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的首次正式亮相。为充分展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增强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了解与认同感,我们将精心组织策划,为新生营造温馨、有序、愉悦的注册体验,为新学年打下良好的开端。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鸟瞰图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鸟瞰图

南方+:接下来,学校还将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

朱忠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质量教育的保障,除了做好家校沟通、有条不紊推进筹建工作,接下来的重点之一就是师资团队的培训。

今年初我们已经在东莞外国语学校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首批新教师岗前适应性培训,围绕通识培训、技能培训、班主任系列培训、学科教学实操培训等,帮助新教师尽快掌握工作技能。通过系统培训,老师们成长得非常快。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举办新教师岗前培训及总结会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举办新教师岗前培训及总结会

随着暑假来临,又有一批骨干教师团队陆续到岗,我们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实抓牢岗前培训,凝聚教师合力,高起点、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更多滨海未来精彩报道: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启航!

多图|群英荟萃滨海湾,共商数字化与未来教育发展

空间赋能东莞第二所公办未来学校,在滨海森林遇见未来教育

无边界学习空间、50+创新实验室,独家揭秘滨海未来“真容”

努力实现一学生一课表,滨海湾未来学校课程有何不一样?

【统筹】王慧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图片】孙俊杰 李玲 学校供图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