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如何助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将给学校带来哪些教学变革?4月25日上午,东莞滨海湾新区群英荟萃、大咖云集,2024教育数字化与未来教育创新研讨会暨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启航仪式顺利举行。
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名专家、北京十一学校、北京市东直门中学等名校长代表齐聚滨海湾新区,通过走访交流、报告分享与主题讲座,共商教育数字化与未来教育发展。东莞市政府副市长黎军,东莞市政协副主席、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斌,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杜润江,滨海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叶绍强,东莞市第一、二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以及教育家型校长、各镇街学校教师代表以及滨海湾新区重点企业代表等260多人参会,共同见证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下称“滨海未来”)启航。
点击链接查看南方+报道:
“滨海未来”为高质量教育新典范探路
黄金内湾,教育先行。基础教育是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石,是现代化城市的首要配套,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东莞滨海湾新区作为东莞城市副中心,一直以来,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标准推进基础教育建设,力争打造成为东莞基础教育开放高地、创新标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在东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全面统筹下,投资12亿打造的东莞第二所公办未来学校、新区首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学校共规划96个班,小学初中各48个班,首年开设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项目效果图。
致力于办成一所传承美好、点燃梦想、照亮未来的学校,滨海未来以面向未来为核心理念,采用“滨海森林”的校园设计风格,将环境、理念、创新因子注入学校,着力构建数理书院、人文书院、艺术书院、健康书院、科创书院六大书院课程体系,打造九年贯通、跨学科融合、国际理解、科创实践四大特色,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博雅笃行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意在借智高端,携手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为教育数字化、东莞教育改革与创新、未来教育发展,探索更多前沿思路和多元理念,深度赋能东莞市建设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持续为东莞未来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杜润江在致辞中表示,2019年东莞高瞻远瞩,提出在松山湖片区、滨海湾片区、水乡新城片区各筹建1所高标准未来学校。同年3月,东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辟教育数字化及未来教育发展新赛道。
杜润江致辞。
作为东莞重磅打造的第二所公办未来学校,滨海未来肩负着为新区以及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局探路的重任。杜润江期待本次研讨会碰撞出不一样的学术火花,进一步为学校、滨海湾新区以及东莞教育发展带来启发和思考。
“教育数字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力量。”活动现场,叶绍强介绍,以滨海未来为支点,滨海湾新区将借智国家级教育智库科研引领作用,联手新区高新科技企业,推动滨海湾未来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全市创建高质量教育新典范开局探路。
叶绍强致辞。
揽月滨海湾,未来期鲲鹏。在现场领导及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滨海未来正式启航。站在全新的办学起点上,这所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打造的未来学校,将乘风破浪,驰向更美好的未来。
理念引领、经验分享深化思想碰撞与交流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面向未来办教育,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投入,亦需要前瞻的理念引领和教育创新的魄力支撑。聚焦教育数字化与未来教育发展,与会专家从未来教育样态、数字化转型探路、未来学习者等多角度探讨,带来一场高水平的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
从“未来教育的趋势与挑战”出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作前沿理念引领分享,和大家探讨“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未来社会的人需要哪些品质与能力?”“未来教育应该是什么样态?”“未来教育者应该如何适应未来的教育要求?”。他认为,在大变革、大开放、大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社会,学校培养适应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分析未来教育的趋势,也要为未来教育者们画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作分享。
于发友从十个不同维度勾勒未来教育者的画像,他表示,未来教育者应该是面向未来规划和发展教育,成为终身学习者和终身研究者,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引导者帮助者、是学识广博,具有德能兼备的通才、善于运用探究互动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善于实施全面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心智教育等。
于发友。
用未来教育者培养面向未来的学生,数字化时代,学校当何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负责人曹培杰以《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学校创新路径》为主题,阐述教育数字化的核心正从“赋能”迈向“转型”。他表示,探索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落地举措和生动实践,空间再造、课程重构、学习变革是其中核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负责人曹培杰作分享。
积极适应未来教育变革,探索数智时代下学校实施策略和路径,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校长熊劲分别从《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学变革的思考与实践》话题出发,分享所在学校的实践经验,为莞邑教育人带来启迪和思考。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刘艳萍作分享。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校长熊劲作分享。
交流经验、共享智慧,作为本次活动承办单位代表,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校长朱忠明与嘉宾们分享滨海未来的办学思考及规划展望。立足“为了每一个学生更好的未来”,学校以开放办学为导向,将从党建、德育、课程、课堂、评价、空间、名师、治理、数字九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划,构筑开放多元学习空间,满足课程实施需求,打造开放、共享、协同的智慧校园,践行无边界学习,形成全资源协同育人新图景。
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校长朱忠明与嘉宾们分享滨海未来的办学思考及规划展望。
滨海启航、逐梦未来,伶仃洋畔、珠江东岸,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不断强化国家级教育智库科研引领作用,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滨海未来,成就未来。
【统筹】王慧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摄影】孙俊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