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芃琹
就在刚刚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正式揭牌。这意味着,佛山实现了国家一级馆“零的突破”,也令广大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
城市的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底色,博物馆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国家一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领域的“金字招牌”,是对博物馆建设和管理的最高评价,也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更进一步看,祖庙博物馆是传承发扬“祖庙文化”这一佛山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成功晋级,对佛山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名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同样有着深远的意义。
2024年1月,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召开,提出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十大传统文化”。此次全会报告少见地使用了较大篇幅来谋划部署文化工作,将其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制造业大市佛山选择此时凸显文化的重要性,既是时代所向,也是城市所需。
经济让城市强大,文化让城市伟大。有专家指出,城市的竞争通常历经拼经济、拼管理、拼文化三个阶段。文化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主战场。
曾几何时,敢闯敢拼、务实肯干的佛山,凭借“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城市名片,在全国城市版图中成功占据一席之地。如今,迈过万亿GDP大关的佛山如何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续写繁荣,做强“文化竞争力”无疑是一道必答题。
本世纪初,深圳率先将“文化立市”作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全方位综合战略之一。近些年,上海、成都等城市先后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全球性”“国际化”文化大都市的宏大目标。一路走来,越来越多城市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强势发力。
去年,与佛山城市能级相当的无锡提出,要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并围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电影产业等多领域推出配套政策,着力以文化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作为岭南广府文化发源地之一,佛山在“拼经济”的同时,也从未忘记“文化佛山”的重要性。2021年,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开创性地提出“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当中提出务必成为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今年,佛山又高规格提出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十大传统文化”。可以说,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佛山对文化建设寄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一方面,文化积奠了佛山的底蕴,绘就独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在一些城市特色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逐步消弭的今天,文化才是使一个城市被记住的特有的名片。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脉昌盛。此次全会提出的粤剧文化、龙舟文化、龙狮文化、陶艺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大多发源于此。它们是刻印在佛山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符号,共同构成佛山的文化群像。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和梳理其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成现代化的文化品牌,是佛山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文化将赋能佛山的未来,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对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与产业方面。以成都为例,其“老成都、蜀都味”的人文色彩正以包容、创新的城市精神对外展现,构成成都吸引人才、招商引资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会用到了“激活”二字,这意味着佛山并不仅仅为了“文化溯源”,就文化而论文化;更重要的是,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促进其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在此方面,佛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作为十大传统文化之一,工匠文化敬信重业、精益求精,是佛山工业古老而又现代的文明印记,也是当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神内核。近年来,佛山持续开展大城工匠评选评比,目的就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工匠、学习工匠、争做工匠的浓厚氛围。
因此,佛山要激活传统文化,不仅要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这些文化瑰宝,更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它们焕发新的时代光彩,积蓄起佛山前行的力量。
■相关报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