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连日来,佛山文旅热度不断:祖庙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佛山地区首部通史《佛山简史》首发、近600岁“盐步老龙”出水开启一年一度“龙舟时间”……制造业大市佛山,正在向世人展现其人文魅力。
在今年初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强调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祖庙、忠义等“十大传统文化”。
这是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争当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后,佛山又一次在高规格大会上对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也是这座城市对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的新实践。
佛山的文化禀赋独特深厚,文化元素璨若星河,接下来如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发挥独具一格的文化力量,令人文与经济比翼齐飞?今日,《南方日报·佛山观察》推出“传统文化出新”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各个传统节日正在成为各地比拼文旅产业、吸引流量的宝贵窗口期。端午节,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这两年,以龙舟为代表的端午传统文化习俗,正在成为佛山各区各镇街吸引外界关注的“流量王牌”,叠滘漂移龙舟、盐步老龙等各具特色的龙舟文化品牌在网络上爆火。这既是佛山深厚文化底蕴魅力的展现,也是佛山各地创新文化表达、塑造文化品牌的结果。
今年端午节即将到来,佛山各区再出新招,既亮出了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旅产业的新玩法,也亮出了城产人文融合发展的新成果。
禅城
观大江彩龙 看草艇飞渡
五月初五看龙舟,张槎大江观彩龙,南庄草艇竞高低。在禅城,欣赏、参与端午节龙舟民俗活动,当推张槎大江彩龙表演,以及南庄龙舟和草艇竞渡。
每年端午,四方市民游客便会慕名前来张槎大江村,欣赏大江彩龙表演。表演时,彩龙两侧船头、船尾人员随着鼓点一齐发力“摁船”,整条龙船有节奏地起伏升沉,呈蛟龙戏水、跃跃欲飞之势。
大江彩龙以表演为主,要想看龙舟竞渡的刺激场面,可以到南庄镇观赛。其中,湖涌村三人草艇赛别具特色。在湖涌村,“出门见水,举步登舟”,每逢端午等传统节日,村里面便会举办草艇赛,各小组村民都踊跃参与。在弯弯曲曲的河涌中,四乡村民奋楫争先,“速度与激情”的精彩戏码,燃点起整个水乡的热潮。
包括龙舟文化在内,佛山“十大传统文化”大多在禅城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近年来,禅城亦积极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双创”发展。禅城提出,在三大融合上做好文化产业的大文章。
“文旅”融合打造旅游新场景。禅城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漫游禅城”文旅品牌,推动夜间经济提质升级,办好十大民俗活动、潮流文艺活动,争取一批国家、省级重大文旅活动落户禅城。
“文数”融合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非遗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利用,培育发展现代传媒、数字创意、数字内容、网络数字视听、线上演播等新型文化业态,为传统文化插上时代的翅膀。
“文产”融合赋能佛山制造基业长青。禅城正全力创建美陶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做强岭南文化IP,培育一批市场化的创意设计机构,赋能制造业设计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提升制造业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
南海
叠滘龙船出彩出圈
桂城叠滘龙舟队开启赛前夜训,备战一年一度的“水上漂移”比拼;全国现存最老龙舟——大沥“盐步老龙”再次起龙出水,与泮塘“契仔”互访;九江男、女子龙舟队被誉为龙舟界“梦之队”,正在开展“世界冠军陪你扒龙舟”研学项目……随着龙年端午临近,南海的“龙船味”渐浓。
作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这里龙舟运动和龙舟文化基础深厚,并且越来越“火”。在一年前2023年端午假期,桂城叠滘龙舟漂移、九江“起龙”迎端午、西樵“半山扒龙船”锦龙盛会、大沥盐步锦龙盛会、丹灶“水上马拉松”等区内龙舟活动精彩纷呈,吸引大批市民游客驻足观看。三天假期,以叠滘龙船为代表,南海龙船多次亮相央视、新华社等央媒,累计吸引全网超2亿网友“围观”,并在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吸引关注,成为端午期间全国范围内最热门的文化IP之一。
叠滘龙船漂移已经成为佛山最为火爆出圈的传统文化之一。
同期,南海从1000多条龙舟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让“盐步老龙、半山龙、漂移龙、出海龙、状元龙、银河龙、桃源龙、乘风龙”八龙集结成“堂”组合“出道”,进一步传播南海文化品牌形象和城市精神内涵。
包括“南海龙船”在内,南海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黄飞鸿、叶问、武状元姚大宁等名人,拥有2700多头醒狮、1048支龙舟队,超6万名武术爱好者、238间武馆、54个代表性拳种,近年持续发力推动传统文化IP出彩“出圈”。
进一步擦亮南海醒狮、功夫、龙舟世界级IP,已纳入南海弘扬激活“十大传统文化”的部署计划。接下来,南海将开展“狮口”“龙口”普查,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讲好醒狮、功夫、龙舟文化故事,并通过持续推动醒狮、功夫、龙舟进校园、进村居,打造品牌赛事,鼓励年轻人参与传承和创新。
南海还将进一步深化“南海狮团”“南海龙堂”IP创新利用,建设“叠滘龙船漂移”地标品牌,全区推广《醒狮操》,大力开发主题文艺作品、电影、衍生文创等,依托文旅资源打造“南海功夫之城体验游精品线路”,开发主题研学游、培训班、体验营等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顺德
让龙舟不止火在端午
今年初,佛山提出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龙舟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策源地,顺德水乡底蕴深厚,龙舟竞渡更是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龙舟自带的奋进、竞渡等特质,也造就了顺德人宝贵的精神内核——龙舟精神。
有人说,顺德对龙舟的热爱,是刻在骨子里的。又是临近一年端午节,作为“全国龙舟之乡”的顺德早已准备就绪,带着对龙舟运动的热忱、对龙舟文化的传承,顺德龙,再出发。
今年端午,顺德将全域举行龙舟活动。其中,大良端午龙舟巡游将聚集14个社区共44艘龙舟,带来一场“鉴江竞渡,龙腾水乡”千人龙舟大巡游;容桂红星、南区、大福基等多个社区将结合自身特色,让夜龙汇游、游龙泼水、彩龙巡游等更为有趣。此外,历史悠久的勒流龙眼点睛、杏坛龙母诞等活动,也将持续散发非遗魅力。
顺德龙眼村的“龙眼点睛”民俗已有600多年历史。
顺德龙,不止火在端午,顺德人对龙舟的热爱和重视也刻在了“DNA”里。从“全村出动”的起龙仪式,到拥有超600年历史的龙眼点睛、“百龙闹江”的龙母诞,再到顺峰山牌坊下的万人龙舟宴、全国顶级赛事中国龙舟大奖赛、“行运一条龙”祈福巡游……在顺德,充满了“仪式感”的龙舟活动,从年头热闹到了年尾。
可以看到,从游龙、夜龙、彩龙到赛龙,从家门口到世界舞台,从水上龙舟到冰上龙舟,有着“全国龙舟之乡”之称的顺德,火力全开,全力擦亮“全国龙舟之乡”品牌,打造“龙舟运动之城”。
未来,顺德将继续探索“龙舟+”,通过与美食、功夫、历史、非遗、工业、水乡、商贸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跨界组合,深度激活传统龙舟文化活力,推动优秀岭南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高明
弘扬古椰、书院、红色三大文化
书院文创、“状元”巡游、幼童启蒙……5月18日,高明区举办高明书院文化展暨状元文化节,为市民带来了一场沉浸式文化体验。高明提出,要推动保护利用好“古椰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大文化”,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文化价值内涵,以文化赋能助推现代化建设。
高明崇文重教,素有“文风甲端郡”“彦硕辈出”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书院文化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据研究统计,高明地区早在南宋时期就出现了书院(蜕斋书院),历史上曾建有东洲书院、鳌云书院、文昌书院(清溪书院)等21所书院,倡导人们“学儒、修儒、行儒”。近代的“革命三谭”(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陈汝棠等曾在东洲书院读书。
目前,高明正在争取复建雷阳书院(玉山书舍)、文昌台、高明学宫等,加快推进鳌云、南蓬山等书院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大力弘扬耕读传家、敦诗尚礼的崇文精神。
高明是广东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高明以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粤中纵队纪念馆等为核心,以文选楼、陈汝棠故居、宝贤义学等革命遗址为基点,初步构建起了“以点带面、连圈成片”的红色矩阵,不仅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平台资源,也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来,高明还将加快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统筹管理、统筹开发、统筹利用机制。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明区古椰村东北面鲤鱼岗的古椰贝丘遗址被列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珠三角地区保存度最高、信息量最丰富、代表性最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以此为基础,高明正谋划高标准建设古椰贝丘考古遗址公园。该公园有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颇具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优化高明的文旅业态。
三水
跨界融合吸引更多“龙的传人”
作为三江汇流之地,三水水系丰富、河网密布,水道河涌纵横交错遍布城乡,孕育了悠久的龙舟文化。每逢端午时节或是重大庆典时,三水区、镇、村等都会举行龙舟竞渡活动。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三水·白坭)五人龙舟公开赛引百舸争流,“水上马拉松”盛况仍历历在目。
当下临近端午,三水不少沿江村居都在筹备龙舟赛。其中,芦苞镇独树岗村、西南街道洲边村都将在端午节举行龙舟赛。事实上,三水不仅民间有着赛龙传统,龙舟制作技艺也是远近闻名。有获“全国诚信之星”、三水龙舟制作技艺传承人李保安,有入选市级非遗项目的关氏家族三水龙舟制作(新沙),有百年传承的金竹永良船厂。
弘扬龙舟文化,三水不止于赛龙舟、造龙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三水龙舟文化,三水各镇街不断创新,将龙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展馆设计、文旅体活动中,如在佛山“西甲”赛场以展演的形式展示三水龙舟文化;将龙舟歌标与“粤曲星腔”创造性融合推出“龙舟说唱”等,推动三水龙舟文化“出圈”,吸引更多“龙的传人”。
在文旅融合方面,作为广东省五人龙舟特色镇,白坭镇重点打造的五人龙舟博物馆于去年开馆,馆内设有7个展区和“品龙创”文创产品展销区域,陈列百年造船工具、疍家船模型,龙舟赛锦旗、高标、浪伞、船桨等展品,全面展示从“水道粮运”到“龙舟竞渡”源远流长的龙舟文化。如今,该馆成为佛山文创古镇一大景点,也是白坭镇研学阵地之一,吸引众多亲子家庭沉浸式体验三水龙舟文化。今年该镇不仅将举行五人龙舟赛,还将创新性举行单人龙舟赛。
三水拥有两项市级非遗龙舟制作技艺,近年来通过跨区域合作和跨领域探索,让更多人了解三水龙舟文化和非遗魅力。其中,2023年,由李保安领衔打造的“小盐步老龙”进驻佛山市博物馆新馆;石湾艺术釉(三水南山五彩)传承人杨英才的非遗陶艺龙舟作品《龙舟载福》入选中国水利博物馆“飞龙兮翩翩”龙舟文化特展。
■声音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
以“三化”推动十大传统文化“双创”
佛山是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享誉世界的制造业基地,如今更是GDP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站在“双万”新起点上,佛山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是应有之义。
佛山要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要重塑文旅价值,做好文旅文章,培育佛山文旅新力量。一是打造文旅发展新引擎,统筹“山江城园”优势资源,打造环西樵山、环皂幕山、环南丹山等文旅产业集聚区和沿西北江乡村文旅产业带,推动绿色化发展;加快佛山古镇、顺德老城改造升级,提升千灯湖新城文旅发展品质,实现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二是创新文旅融合新业态,重点发展“文旅+科技”,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推动文旅与工业、体育、教育、大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三是提升城市品牌新形象,结合佛山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打造世界功夫之城、博物馆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南方影视之都、岭南魅力水乡“两城两都一水乡”城市品牌形象,加强与广州、湾区、东亚等合作交流。
更长远来看,佛山强调要激活和弘扬“十大传统文化”,这是擦亮佛山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的“生命力”,不仅能将“流量”变为“留量”,更能促进城市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城市品质和形象提升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创新。
我认为要以“三化”推动“十大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IP化,挖掘“十大传统文化”代表性元素,打造传统文化IP,融入文艺创作、文旅发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各领域环节,建设大湾区标志性“岭南文脉轴线”、西樵山大湾区思想文化交流高地、桑园围文化公园等地标,打响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中国龙舟之乡等品牌。二是产业化,促进“十大传统文化”代表性元素与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演艺、文化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相对接,发展基于“十大传统文化”资源的新兴文化业态,打造具有“十大传统文化”优势的特色文旅产品。三是数字化,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十大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探索传统文化“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的整体优化路径,实现“十大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观察眼
城市竞争更是文化比拼
5月,白兰花悄然绽放,为佛山带来满城芬芳,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开始为一年一度的龙舟赛做着准备。在一场场龙舟比赛之外,佛山也在面对一场激烈的区域文化竞赛。
在农耕时代,节日是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岁月流转,时代变迁,节日被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也让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佛山龙舟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龙舟竞渡已在佛山风行。时至今日,端午赛龙舟仍是佛山最火爆的民间赛事。但今天的龙船赛,早已不单是竞技的盛事,更是一种稀缺的“城市内容”,是佛山对外比拼文旅产业、比拼城市魅力的重要“素材”。
一方面是城市“出圈”需要,一方面佛山在传统文化方面家底深厚。作为岭南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和集大成者,老祖宗为今天的佛山留下了精彩的文化家底,等待发掘、弘扬、创新。今年初,佛山市委就提出,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粤剧文化、功夫文化、龙舟文化、龙狮文化、陶艺文化、工匠文化、美食文化、秋色文化、祖庙文化、忠义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
佛山市委把文化工作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谋划部署,正显示了文化对于佛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佛山看全国,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城市竞争走到今天,不单是经济的比拼,更是城市文化的比拼、注意力的比拼。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佛山传统文化“IP”如龙舟一样出新出彩出圈,让佛山在区域文化竞赛中不断刷新名次,在集聚消费、人才、投资等优质要素方面形成更大的吸引力。
【撰文】肖霞 刘明 卢浩能 陈梦 张艳青 盛正挺 张秀蓝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相关报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