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成佛山城市“金名片”

南方日报

■编者按

连日来,佛山文旅热度不断:祖庙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佛山地区首部通史《佛山简史》首发、近600岁“盐步老龙”出水开启一年一度“龙舟时间”……制造业大市佛山,正在向世人展现其人文魅力。

在今年初召开的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强调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激活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祖庙、忠义等“十大传统文化”。

这是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争当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后,佛山又一次在高规格大会上对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也是这座城市对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的新实践。

佛山的文化禀赋独特深厚,文化元素璨若星河,接下来如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发挥独具一格的文化力量,令人文与经济比翼齐飞?今日,《南方日报·佛山观察》推出“传统文化出新”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5月17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迎来“高光时刻”——举行“国家一级博物馆”揭牌仪式,在全市实现“零的突破”。当日,祖庙博物馆内人头攒动,甚是热闹。

这股“文博热”还刮到了其他馆。近年来,佛山各大文博场馆拿出“十八般武艺”吸引游客打卡,年轻人不断挖掘“新玩法”,从拿着文创雪糕去打卡,到体验“剧本杀”、奇妙夜,再到寻找“显眼包”,给出爱上它们的“一万种理由”。

这样的双向奔赴,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起来,传统文化焕发全新光彩,文旅消费不断升级。

当前,佛山正积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着力激活粤剧、功夫、龙舟等“十大传统文化”。为了讲好这些文化故事,佛山创新探索,让历史文脉创造性转化为城市“金名片”。

打造文创新国潮

在博物馆拆盲盒、吃雪糕,“顶流”文创带回家……近日,随着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开展,逛博物馆正成为佛山人的一种新风尚,博物馆的打开方式也越来越“潮”。

当前,针对祖庙、龙狮等传统文化,佛山以文创赋予其新活力,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青睐。仅看祖庙博物馆便可知一二。

祖庙博物馆作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浓缩了佛山从农耕文化向工商业市镇文化转变的城市变迁历程。近几年,它结合祖庙古建、醒狮、功夫、粤剧等文化元素,创新开发出文创雪糕、巧克力、冰箱贴、文具等450余款文创产品,其文创产品年收入超过900万元,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些自带国潮属性的文创,将文化元素、文物形象巧妙融入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各类产品,依靠文化“入圈”带动文物“出圈”,成为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的新窗口,同时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祖庙博物馆的带动下,佛山越来越多的文博场馆抓住文创开发的风口,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

佛山祖庙。

佛山祖庙。

在一众文创中,龙狮文化的“亮相”频次稳居前三。

几百年前,当第一头南狮在佛山腾跳、耍舞,自此成就“狮艺之乡”的美誉;如今,它产生“72般变化”,化身文创产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顺德容桂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旧马路上,顺德龙狮文创馆坐落其中。虽然外表看起来不太起眼,但馆内多款与龙狮有关的文创产品十分吸睛,汇集了400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狮头扎作名师精品,岭南文化在指尖“生花”。

醒狮,这个属于佛山的IP和文化符号,还化身文化衫、配饰等各种文创,被不少潮人穿在身上、挂在包上。

年轻人钟爱文创,不仅因为方便打卡拍照发朋友圈,更因为其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比如看到丑萌的三星堆文创,就好奇它出土于哪里、为什么是这个造型,于是就想去博物馆看真正的文物。”“90后”博物馆文创爱好者小陈说。

在博物馆文创的风潮下,传统文化不再束之高阁,也不仅是书本上尘封的记忆,它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吸睛”又“吸金”。

造节吸粉更出圈

春日北帝诞,夏日赛龙舟,秋日秋色巡游,冬天逛花街、行通济……在佛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每一个节日都不同寻常,一年365天,地方传统文化不间断的民俗节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乐在其中。

每年三月初三,佛山就会迎来一大民俗盛事——祖庙庙会(“三月三”北帝诞)。在这一天,将会有春祭大典在祖庙三门前举行,整个仪典参照古制,九大祀典仪程,全套祭祀礼器,106件北帝仪仗震撼出场;“北帝之光”祭祀舞蹈,诠释出水神北帝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还会有北帝出巡的盛况,寄托了佛山人民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宁可煲(撞)烂,不可扒慢。”深刻传神地描绘了佛山人对待赛龙舟的精神态度。岭南水乡,河道纵横、水网密布,造就了佛山浓厚的龙舟氛围。每年的端午节,岭南水乡的河涌里处处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位于南海区的桂城叠村龙舟更以“龙舟漂移”著称。

叠滘龙舟漂移大赛,选手们全力以赴求胜利。

叠滘龙舟漂移大赛,选手们全力以赴求胜利。

而到了秋日,秋色巡游也是不可错过的文化盛事。精美的彩车巡演、丰富的节目表演、创新的市民巡游方阵,每年都吸引众多省内外游客和本地群众参与。作为以庆丰收为主题的综合性大型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佛山秋色已有约600年的悠久历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展现了佛山人民热爱生活的态度。

秋色巡游上的《龙腾盛世》舞龙表演。

秋色巡游上的《龙腾盛世》舞龙表演。

“行通济,冇闭翳”。每年元宵佳节,佛山大批市民举着风车、提着生菜,走过位于禅城区的通济桥,祈求平安顺利。“行通济”是佛山人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动,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如今,这项民俗的影响力已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成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年度盛事。

“作为一名‘新佛山人’,在一场又一场的传统文化巡游中,我切身感受到了佛山的历史底蕴,也感受到了佛山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对外来人员的包容。”来佛山工作了7年的市民李先生说。

通过多种节日形式,佛山的粤剧、功夫、龙舟、龙狮、陶艺、工匠、美食、秋色等众多传统文化得以继承、保持和发展,这是佛山作为传统文化名城的魅力所在,也是佛山吸引众多外来人才的底气所在。

创新载体“活”起来

“2分钟带你体验顺德美食的魅力!”“发现一家开了半个世纪的顺德传统饭店!2名厨师5分钟出8道菜,配合度与厨师功底堪称业界顶流!”在b站,以佛山美食为关键词搜索,数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点击量的短视频比比皆是。

美食,是一个集中展现地方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的窗口。“吃、住、行、游、购、娱”被称为文旅行业的核心要素,“吃”排在首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而对吃尤其讲究的佛山人来说,美食的意味更不同寻常。

十年前,佛山顺德成为粤菜区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十年后,顺德已是全国人民争相打卡的美食顶流之城。十年间,美食之都的流量化为“留量”,创新是这背后的重要力量。

去年以来,立足“美食+文旅”特色产业链发展,顺德推进“寻味顺德再出发”系列工程,推出包含“寻味顺德认证(金凤凰餐厅)”“寻味顺德认证(风味小吃)”“寻味顺德认证(预制菜)”等在内的美食认证体系,整合线上宣传矩阵与线下品牌活动,全力打造一流的“寻味顺德”品牌形象。

今年初,一部讲述佛山美食的动画预告片上线,仅预告片的播放量就超过500万。推出当日冲上平台热搜,让佛山美食在二次元的世界掀起一股浪潮。不久前的“五一”假期,顺德接待全国游客166.4万人次,毫无疑问“吃吃吃”是主线任务。

人们品味佛山美食的同时,也一同品味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谈起创新,佛山另一大传统文化——陶瓷文化,也不落下风。

陶瓷,是我国最有力的文化象征之一,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传统艺术,经过岁月沉淀与发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级陶瓷重地,佛山正打造一批文化新空间。

去年,佛山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建成全省首家数字陶瓷博物馆,使文化遗产融入生活、保护成果惠及市民。禅城美陶湾实现华丽蝶变,南风古灶成为佛山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今年“五一”期间,佛山南风古灶景区每天都会安排非遗醒狮表演。另外,景区新打造的“南风造物”区域,畅游其中,市民游客可以品尝南风古灶限定咖啡茶饮,买到精美的石湾陶艺作品和文创商品,还可以参与非遗体验。

未来,佛山还将全力创建美陶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做强岭南文化IP,探索搭建岭南文化符号交易平台、创意设计资源对接平台,培育一批市场化的创意设计机构,赋能制造业设计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提升制造业品牌价值和文化价值。

时代内涵更丰富

以文化人、以文塑城。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将其内化于心、美化于艺、外化于行,提取其精华融入城市的精神内核。

对此,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挖“十大传统文化”的内涵,促进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粤剧花旦游梁园。廖明璨 摄

粤剧花旦游梁园。廖明璨 摄

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佛山用实践在书写答案。

作为佛山“点名”的十大传统文化之一,工匠文化的提出备受关注。工匠文化敬信重业、精益求精。翻阅佛山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工匠文化与这座城市的兴起繁荣密不可分,是佛山工业古老而又现代的文明印记。

这些年来,佛山广泛宣传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工匠、学习工匠、争做工匠的浓厚社会氛围。就在今年2月,佛山新命名了10位“佛山·大城工匠”,当中既有在传统制造业扎根20多年的领军人物,也有来自电子、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尖人才。

这一举措,正是佛山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的生动体现。“荣获这一称号,对我而言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接下来我将继续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作为新一批“佛山大城工匠”代表之一,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杨云广感慨地说。

与工匠文化类似,忠义文化的提出同样引起了各方热议。佛山曾名“忠义乡”,乡民忠贞义烈的故事被广泛传唱。可以说,铁骨忠魂、青史流芳的忠义文化深深烙印在了佛山人的传统价值观中,也是其知细务、识大体的精神映照。

当前,佛山正大力发掘佛山忠义乡丰富的人文故事,鼓励艺术创作者创作、推广各类文艺作品,展示忠义精神。同时,积极推进佛山古镇建设范围内历史文物建筑保护活化,助力忠义文化持续发扬光大,为其注入新时代的生机活力。

必须看到的是,除了此次全会提出的“十大传统文化”,佛山还有状元、剪纸、西樵山、香云纱、中医药等文化瑰宝。它们都是刻印在佛山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符号。接下来,如何讲好这些传统文化故事,深入挖掘其独特价值,并创造性转化为这座城市最具显示度的城市名片,仍留待佛山进一步思考。

策划】陈捷生 赵进

【采写统筹】王芃琹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明 肖霞 王蓓蓓 王芃琹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除署名外)

■相关报道:

南方快评|用文化积蓄佛山前行的力

佛山五区齐出招,龙舟火出圈

镜头下的佛山文化宝藏

编辑 熊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