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地走进大棚:“南海经验”孕育“莓”好麻江|春风入山海③

南方农村报

初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蓝梦谷,万亩蓝莓枝繁叶茂,绿意盎然。这里的山地蓝莓,在麻江大地已经扎根25年,被当地老百姓笑称“跟我小娃儿一样大”。温润的气候、微酸性的土壤与纯净的水源,让麻江成为黔山大地中少有的“蓝莓摇篮”。

沿清水江干流而行,麻江县高标准蓝莓大棚种植示范基地坐落于不远处,相较于蓝梦谷,那里“春忙涌动”。现场,随着村民张姨的手指在枝头翻飞,一颗颗“蓝宝石”落入筐中。“我们平时就在这里做工,一天能挣百八十块钱,日子越来越好!”抹去额头的汗珠,张姨憧憬着未来。而距她工作的不远处,汇源集团也同样期待用麻江蓝莓打开饮品市场新赛道。

麻江蓝莓鲜果。

麻江蓝莓鲜果。

从山地蓝莓到设施蓝莓,麻江的蓝莓产业不断升级,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这背后,是跨越千里的山海协作。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以来,佛山市南海区与麻江县两地围绕蓝莓产业谋篇布局,通过“南海经验”引进农业新质生产力,悄然改写产业基因。

如今,采用“温室大棚+基质盆栽+水肥一体化”模式,麻江蓝莓成熟期不仅提前,还延长采摘周期,单株产量更是提升至原有的3倍以上。2024年,麻江蓝莓种植面积达8.76万亩,产量3.99万吨,产值8.05亿元,培育加工企业8家,带动3.6万群众人均增收1.2万元。从“输血”到“造血”,当前粤黔协作麻江工作小组正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市场,通过塑造“麻江蓝莓”品牌探索粤黔农业产业合作新范式,为麻江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农民喜摘蓝莓。

农民喜摘蓝莓。

砥砺二十五载

从“试验田”到“产业林”

1999年,江苏南京植物研究所的1000株蓝莓苗在麻江扎下根系,开启了中国南方高海拔山区蓝莓种植的先河。当年,时任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的贺善安选定10亩试验田引入6个品种,随后建立占地100亩的第一个蓝莓科技示范园。

南方农村报《春风入山海》东西部协作深调研团队实地走访麻江蓝莓“麻小莓”旗舰店。

南方农村报《春风入山海》东西部协作深调研团队实地走访麻江蓝莓“麻小莓”旗舰店。

2015年,麻江县确立了发展目标,即促进蓝莓产业的全面进步。至2020年,麻江蓝莓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然而,在规模不断扩张的阶段,麻江蓝莓却遭遇瓶颈:冷链物流薄弱导致鲜果损耗率高,深加工产品停留在果干、果酱等初级形态,品牌影响力局限于省内。

转机出现在2021年新一轮粤黔协作启动之际。佛山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我们带着广东市场对高端农产品的需求而来。”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组长匡东明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组织湾区企业前来调研过程中,广东商超提出的“冷链直达”以及多样化产品要求,让当地干部意识到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工人在冷库挑选蓝莓。

工人在冷库挑选蓝莓。

“自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协调相关资金投入,很好地弥补了麻江蓝莓品种品质、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短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驻麻江小组组长、麻江县委常委、麻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陈建明表示。自2021年结对帮扶以来,佛山市南海区与麻江县找准麻江蓝莓产业发展优势,不断厚植蓝莓产业沃土,打造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立体化、全站式帮扶,携手共建蓝莓全产业链,共推麻江蓝莓“出江入海”。

2022年,佛山市投入9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蓝莓种植高效示范园和精深加工车间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做精做优水果精深加工,致力于打造东西部协作高效示范农业的典范随后,以每年近10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佛山市持续对麻江县蓝莓加工产业加强投入力度,以广东“工业化发展农业”的思维改变麻江当地蓝莓产业生态。

蓝莓果汁生产车间。

蓝莓果汁生产车间。

“我们公司和佛山的专业团队合作后,蓝莓果干出品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5%,果汁出汁率较原先提升了 6%,预计将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100万。”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南俊很是兴奋。

作为麻江县蓝莓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载着引领当地蓝莓产业升级的重任。公司依托“南海经验”,引进先进种植、加工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蓝莓品质与产量。“我们公司的产品已卖到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2023年,公司产值达2500多万元。”周南俊介绍道。

麻江县蓝莓交易中心。

麻江县蓝莓交易中心。

除了加工工艺的提升,通过佛山科研团队定期的培训和知识共享,蓝瑞公司以及当地其他蓝莓深加工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麻江蓝莓深加工产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据介绍,在蓝瑞公司,团队技能提升培训覆盖率达到100%,76%以上从业人员获食品加工与安全技能考核优秀。

蓝莓系列加工品。

蓝莓系列加工品。

如今,粤黔协作共建麻江县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好梅说、共建鲜森等蓝莓深加工企业正马力全开,加工生产蓝莓果汁、蓝莓干、蓝莓酒等多元化产品。2024年10月底,在沙特利雅得国际食品展上,麻江蓝莓品牌‘麻小莓’还首次亮相海外。现场签订海外订单总额达300万元人民币。

山海经验嫁接

钢构大棚里的“精确革命”

“通常要到5月或6月才能吃到我们本地的蓝莓,但今年3月就能吃到了。供应时间比以往提前了两个月!”在麻江县的高标准蓝莓大棚种植基地,麻江县农文旅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周蔚显得颇为激动。

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麻江小组组员詹依林的电脑里,保留着两张对比图:一张是2023年7月蓝莓大棚准备动工的照片,另一张是2023年12月竣工的高标准蓝莓大棚全貌。这个凝结着粤黔东西部协作智慧的项目,将佛山工业化农业的精密基因注入麻江,用40000平方米连栋温室的钢架结构回应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现代化之问。

麻江蓝莓三江示范基地。

麻江蓝莓三江示范基地。

设施蓝莓是麻江蓝莓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2024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组到来后,在麻江蓝莓原有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蓝莓的推广力度。通过引进先进的温室大棚技术和智能化管理系统,麻江县的蓝莓种植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转变。

2024年,麻江县高标准蓝莓大棚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大棚内首期定植的2.97万株蓝莓已经挂果。截止2025年3月,预测产量为8万斤,第一年预计销售额240万元,后四年年预计销售额450万元,将直接带动50余户“三类户”实现年均增收4000余元。

麻江县高标准蓝莓大棚种植基地。

麻江县高标准蓝莓大棚种植基地。

走进刚刚挂果的高标准蓝莓大棚种植基地,南海设施农业的印记无处不在。“2024年我们麻江的企业和干部专门到佛山里水调研,去看了里水的智慧蓝莓基地,学习了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和广东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了如何将这些先进经验应用到麻江的蓝莓种植中。”周蔚介绍道。

通过引入“南海经验”,麻江县不仅提升了蓝莓的产量与品质,还实现了采摘期的提前与延长,满足了更广泛市场的需求。在麻江县高标准蓝莓大棚项目成功示范下,麻江县正计划进一步扩大高标准蓝莓大棚的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山地蓝莓走进现代化的大棚,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

水肥一体化系统。

水肥一体化系统。

“今年我们要发力设施蓝莓建设,在龙山镇河坝村、谷硐镇乐埠村和杏山街道小堡村新建蓝莓种植大棚。”陈建明表示,这些新建的大棚将进一步扩大设施蓝莓的种植规模,提升蓝莓的产量,更能在时间窗口上占据优势,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蓝莓的全年需求,助力麻江蓝莓鲜食、加工“两条腿走路”。

蓝莓采摘。

蓝莓采摘。

农文旅融合

蓝莓架起“科旅金桥”

对于蓝莓,工作组的雄心不止于“第一产业”。

沿着工作组规划的“蓝莓走廊”,游客既能在蓝梦谷景区体验采摘乐趣,在龙山镇河坝村感受传统民族风情,亦可在黔东南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了解蓝莓的现代化种植技术。

蓝梦谷鸟瞰图。

蓝梦谷鸟瞰图。

33.3平方公里的麻江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示范园和蓝梦谷景区,早已成为周边游客的打卡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更是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度假。麻江县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每年可吸引10万余名游客前往蓝莓园采摘、游玩,实现产业和旅游综合收入36.32亿元。

2013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和财政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河坝村是一个以瑶族为主聚居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于2021年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每到瑶族新年会吸引近百万人次前来体验瑶族特色节庆。在这里,瑶族服饰、传统歌舞、瑶族刺绣等民族文化展示,让游客在品尝蓝莓之余,深入了解瑶族文化,感受独特的民族风情。

麻江蓝莓园采摘、游玩潜力大。

麻江蓝莓园采摘、游玩潜力大。

距离河坝村仅3.5公里的黔东南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则成为科普教育和亲子游的好去处。“我们计划在工作组的支持下,在科技示范园里打造一个蓝莓科普长廊,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到蓝莓的相关知识,体验蓝莓文化的魅力。同时,示范园还将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吸引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前来交流学习,共同推动蓝莓产业的发展。”龙山镇党委委员杨胜松笑着说。

据悉,龙山镇今年计划在黔东南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建设一个12亩的精品大棚蓝莓种植区,其中2亩将被用作苗圃。“希望未来在推进研学项目的同时,借助贵州省和广东省的农业科技资源,打造成为西南地区蓝莓种质资源基地。”龙山镇党委书记韦涛表示,龙山将加速推进“玉梦酸汤工业游——‘中国蓝莓主题乐园’采摘游——‘产学研’共建基地科普游——河坝农耕非遗研学游——复兴传统美食游”五点一线、连点成线发展路径,做好“研学+旅游”“赛事+旅游”“节庆+旅游”文章。

“按照规划,未来龙山镇的蓝莓产业将与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以蓝莓带动三产高质量发展。”陈建明介绍,麻江县将进一步挖掘蓝莓产业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通过蓝莓主题的节庆活动、文化展览等形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蓝莓文化,感受麻江的魅力。

统筹:丘海涛 韩安东

采写:唐瑞谦

来源:南方农村报《春风入山海》调研组

往期报道:

布依故里筑致富通途!惠册携手深化农业产业协作|春风入山海②

从罗浮山到北盘江,他们如何在黔西南种出“广东荔”?|春风入山海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卓倩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