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支持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广东帮扶广西、贵州99个县,务实推进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持续打造东西部协作“升级版”。为进一步总结经验,以典型案例广泛汇聚力量深化东西部协作,今天起,南方农村报将推出《春风入山海》系列报道,邀您一起,见证东西部协作中的“广东力量”。敬请垂注。
“500亩荔枝花开了!”当消息传到村委会时,吴宇辉正在另一个山头忙着指导农户种植。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部的册亨县,被“老荔农”吴宇辉称为“贵州种植荔枝的独一份”。北部乌蒙山脉遮挡冷空气,南部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地处珠江上游两大支流南、北盘江交汇的夹角地带,册亨县是贵州少有的冬无严寒之地,任凭他乡冷风刺骨,这里始终日暖风和,荔枝树上伸展的枝丫时刻述说春来之茂盛。
惠州人吴宇辉来到册亨县种植500亩荔枝,随着气温回升,荔枝已迎来花期。
“贵州也能种荔枝吗?3年前我也不信!”在册亨县岩架镇板弄村,来自惠州的吴宇辉感叹道,“现在500亩荔枝树花开正盛,不信也难咯。”
2022年,通过粤黔协作工作队惠州惠城驻黔西南册亨工作小组(以下简称驻册亨工作组)的引进,在罗浮山下从事荔枝产业10余年的吴宇辉,仅考察了一周,随即决定带着资金、技术、人才来到了册亨县,把广东荔枝种在黔西南州的土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方面是因为本地20余年未有霜冻,气候条件适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驻册亨工作组对我的支持,我也看中了这里荔枝产业的市场前景。”吴宇辉说。
从罗浮山到北盘江,如今随着3年耕耘,500亩“广东种”荔枝将在今年陆续挂果,让贵州有了自己的“新鲜荔枝”。“我们把广东荔枝种在贵州大地上,成为‘人无我有’的独特产业,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果盘子,也是通过农业产业交流推动东西部产业协作走深走实,让荔枝成为黔山百姓的‘幸福果’‘致富果’。”驻册亨工作组负责人说。
册亨县坐落于珠江上游的南、北盘江交汇点,气候温润,风景优美。吴宇辉的荔枝园就位于北盘江边。
从岭南到黔山
开山拓土缔造“美荔传说”
板弄村是一个传统布依族村寨,北盘江绕村而过,村边的连片山坡上,500亩来自广东的荔枝树郁郁葱葱,这里便是惠城·册亨两地共同打造粤黔协作“美荔传说”,也是吴宇辉奋斗的地方。
南方农村报《春风入山海》东西部协作深调研走进册亨县荔枝种植基地。
“美荔传说”的缔造并非一帆风顺。在3年前,这里的山坡是满山石旮旯的贫瘠地,鲜有人在此种植,也不用说“敏感”的荔枝。“没有人在这里种东西的,更不用说连片了。”当地村民陈大哥说。
为了让广东荔枝能够在黔山中茁壮成长,驻册亨工作组与吴宇辉想了许多办法,大胆探索石质阳坡作业方法,投入资金用大型机械破解土层浅、坡度大等难题,向土壤贫瘠、岩石裸露、蒸发快速的石质山地展开攻坚。“当时最头疼的就是这些大石头,用机器搬,一次就是几万元,成本太大了。”吴宇辉回忆道。
北盘江边,荔枝长势旺盛。
2022年来到册亨县后,吴宇辉在同年成立了三百颗(贵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政府投资300多万,公司投资100多万,在册亨县岩架镇板弄村新建山地荔枝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亩。如今,在公司办公室的门口,一块淡黄色透明的大石头,有点类似玉的观感,横截面十分光滑,石头上清晰刻着:“惠册美荔传说”几个大字。“这个石头就是当年开山拓土的见证,我希望它也能成为广东荔枝开满贵州的见证。”
在半山腰打井、在山坡边筑起围栏、在高山上建设水肥一体装置......总结多年荔枝种植经验,吴宇辉在驻册亨工作组以及册亨县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携手当地村民进行山地宜机化改造,让布依族的大山成为了广东荔枝的温室。“仅仅是抽水工程就投入了20多万元,花费一年多时间。我们是一定要在这里种出优质荔枝的。”
天不负人,2023年吴宇辉所种下的十几颗荔枝树开花挂果,印证了贵州大地也能种出“广东荔”。2024年,吴宇辉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再次投资200万元扩建山地荔枝标准化示范基地200亩,让“美荔传说”被更多人所熟知。
2024年,“美荔传说”荔枝基地妃子笑试挂果。
今年6月,第一期在黔山秀水中孕育的100亩广东荔枝将全部挂果,真正走进市场。“三年等一回!我们期待真正的贵州荔枝由绿转红的那一刻!”吴宇辉兴奋地说道。
从闲置到“慧种”
黔山大地也能种出好荔枝
“许多人的印象中,贵州严寒、多雾,没有阳光,跟荔枝根本不沾边。我们一开始也这样觉得。”驻册亨工作组向记者透露,起初本地农业干部向他介绍这里种植亚热带作物的优势时,他们都深感疑惑。
观念的改变在于实践与实勘。在各地乡镇走访过程中,驻册亨工作组调研了多地的气候情况以及农业种植情况,发现册亨北盘江沿岸属于低海拔、富热量地区,全年无霜冻,当地老百姓在百年前就有种植荔枝的历史,“这样的小气候非常适宜荔枝生长,只要各方面条件有所保障,从惠州运来的荔枝种苗一定能成长挂果。”驻册亨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说。
册亨县的荔枝花穗生长良好,不久后将迎来花期。
然而,当吴宇辉刚来到册亨县时,看到的是满山遍野“闲置”的荔枝树,许多树木常年无人打理。“当地果农告诉我,这个荔枝酸,有很多虫,根本卖不到好价格,都懒得去管。”吴宇辉指着一旁的荔枝树说,“当地人就是不懂荔枝新品种,也不懂管理,不懂嫁接,靠天吃饭,荔枝就体现不了应有的价值。”
吴宇辉所指的荔枝树,属于板弄村村民黄方贤。据黄方贤回忆,家族过去一直在梯田里种荔枝,但是并没有精细管理,品种也以黑叶为主。“过去我一直认为荔枝就是灰黑色、褐灰色,吃起来涩涩的。”黄方贤说。
驻册亨工作组与吴宇辉来到册亨县后,根据当地种植情况,引进了挂绿、御荔、冰荔、仙进奉、井岗红糯等16个优质荔枝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和对低效荔枝园进行高枝嫁接改造。吴宇辉与他的团队还无偿教授当地果农种植办法,并以入股支持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树苗、土肥等生产要素。
在采访当天,黄方贤刚刚从吴宇辉的荔枝基地搬了40棵妃子笑树苗,在家门口的梯田种下,吴宇辉则全程指导他浇水的技巧,敦促树苗不能种得太深。“去年吴总给我的树苗挂果,老乡们都来我家摘荔枝吃,我们才发现荔枝也能这么甜。”黄方贤憨笑道,“这些荔枝与我们本地种的不一样,感觉有市场前景。今年计划再种80棵。”
吴宇辉指导“新荔农”黄方贤定植荔枝树。
按照“扩规模、强龙头、创品牌、惠农户”的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吴宇辉不仅引进高产优质荔枝品种对册亨县高洛街道羊场村30多年的荔枝老果园进行高枝嫁接提质改造,还辐射带动50余户农户通过种植荔枝致富。
吴宇辉操控智能打药保姆车进行喷药工作。
2024年,利用粤黔协作资金,吴宇辉引进了智能打药保姆车、智能除草车、农事无人机等设备,帮助当地农户解决山坡种植难题。“我们希望以广东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思维与模式,带动册亨县农业生产,以册亨为轴心做大贵州荔枝产业,通过粤黔东西部协作为当地果农带来了新希望。”驻册亨工作组负责人表示。
从试水到协作
计划打造贵州首个荔枝出口基地
“刚开始只知道这里曾经有荔枝,但能否真正种出优质的荔枝,还需要实际种植才知道。”吴宇辉一边翻着过去拍的照片,一边说。
幸运的是,吴宇辉并非孤身作战。驻册亨工作组与他多次联系当地农业部门,邀请农业专家指导。贵州省册亨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王顺勇在调研中告诉吴宇辉,当地种植的荔枝成熟期比广东、广西等地晚半个月,比四川产区则早了两个星期,具备成熟期区域优势,具备填补市场的差异性。
每天早上到荔枝园里走一圈,成了吴宇辉的生活习惯。
“听到‘差异性’,我立刻就来了精神。”吴宇辉表示,通过政府部门帮助,让他信心倍增。在开展种植中,吴宇辉也把这份信心带给了与他合作的果农,“广东果农通过选育优质荔枝新品种已经走向致富,这里也可以。我常跟他们说,荔枝种得好,一定能致富。”
在高洛街道羊场村的包大哥深感认同。去年,在吴宇辉团队的帮助下,他家10多亩高枝嫁接改造的荔枝树成功挂果,每斤卖到了15元,每亩产值接近1万元至1.5万元。“你看我家这个大门,就是去年赚了钱换的。”包大哥笑道。
据介绍,驻册亨工作组2024年已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60万元,支持精品晚熟荔枝新品种引种试种和升级改造岩架镇板弄村人居环境,打造融合500亩荔枝种植示范基地与“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农文旅集成示范点——美荔传说,并带动当地种植糯米蕉、芒果、柑橘等亚热带精品水果,逐步形成特色精品果园带,同时通过引入电商推广销售等新媒体手段,探索打造册亨精品水果区域品牌。
吴宇辉的500亩荔枝园位于板弄村,是贵州省最大的连片荔枝园,也是贵州省名副其实的荔枝第一村。
在吴宇辉基地,“汇聚惠州良种良法,打造中国荔枝‘贵州芯’。”几个大字赫然立于墙上。现在,通过示范带动,望谟、安龙、贞丰等沿江乡镇村民也种上了荔枝,他预计当500亩示范基地陆续挂果上市后,参与荔枝种植的农户将会更多。“我希望把建设荔枝全产业链、打造荔枝品牌、运用荔枝保鲜加工全链集成技术的广东经验带到贵州各地,让这里更多农户受益。”
据介绍,接下来驻册亨工作组将会进一步围绕荔枝等亚热带精品水果产业,借鉴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助力当地农业集群打造,着力构建册亨县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打造百亿富民兴村大产业。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韩安东 王俊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