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黔西南,一柱柱峰林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寒风细雨拥抱着往来游人。
“这个坝区种植了750亩蔬菜,以甜菜心为主。”在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当地村干部自豪地介绍道,“今年比去年多增加了200多亩,产量每天在8吨左右。大部分都是卖到广东、香港,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在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里,甜菜心长势正旺。
在贵州,连片种植的土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区”。坛坪村位于冗渡镇西北部,是布依族及汉族大杂居的自然村寨,也是册亨县三个千亩以上坝区之一。近年来,惠州市和黔西南州紧盯“五大振兴”任务,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册亨县的冗渡镇坛坪村为试点,借鉴广东乡村振兴的成熟经验,将坛坪村打造成2022年贵州省“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乡村示范点。
在布依故里——册亨县,惠册携手的振兴故事比比皆是。围绕册亨主推的牛、油、果、菌、药、菜等主导产业,谋划东西部协作产业项目11个;持续打造“贵州菜心”种植基地,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共建产业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64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498人......仅2024年,粤黔协作工作队惠州惠城驻黔西南册亨工作小组(以下简称驻册亨工作组)到位东西部协作财政资金5500万元,实施项目23个,已全部完工,利益联结农村人口1.2万人,直接带动受益人口2万人。
“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我们要推动生长在布依故里的丰富农特产品走出山门,为当地老百姓铺就一条致富振兴的道路,书写惠册情深的新篇章。”驻册亨工作组负责人说。
产业协作
加快打造册亨品牌农业
在册亨县冗渡镇,包括坛坪村在内,有1530亩的蔬菜坝区,连绵平整的土地,在以山区为主的黔西南,是罕见的宝贝。
南方农村报《春风入山海》东西部协作深调研走进册亨县蔬菜基地。
“为了这片地,我们全镇干部参与,发动周边乡村群众,去除原作物和设施,推平田坎和去除石块,花了很大功夫。”冗渡镇副镇长韦海平介绍道。
2019年,贵州省出台《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确保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当年,贵州全省各地大规模开发坝区种植产业,冗渡镇的蔬菜坝区也在那时候有了雏形。
据驻册亨工作组介绍,当年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始后,冗渡镇的蔬菜坝区被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在2021年得到了东西部协作惠州帮扶资金200万元,同年11月完工投产,其中坛坪村750亩,大寨村300亩,威旁村100亩,冗贝村380亩。
在粤黔协作工作队惠州惠城驻黔西南册亨工作小组的帮助下,东西部协作惠州帮扶资金注入蔬菜基地建设,这里已成为册亨县最大的连片蔬菜种植基地。
“现在该坝区每天可以接纳100多名留守妇女来做农活,每天能有120元-150元的劳务收入,同时村民也能得到每亩800元的土地资金。坝区联农带农的作用十分明显。”韦海平说。
为了进一步完善蔬菜坝区建设,驻册亨工作组在2024年投入涉农资金900余万元(其中东西部协作资金398万),扩建完善冗渡、丫他、坡妹3个镇共3000余亩蔬菜坝区产业配套设施,充分发挥气候、区位及茬口优势,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让黔“菜”出山、入湾、出海。
“产业协作,尤其是农业产业,一直是我们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的重点。”驻册亨工作组负责人介绍,工作组一方面充分挖掘“土特产”资源,推进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依托本地35万亩油茶林的产业基础,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600万元,打造占地面积1200亩的惠册生态油茶科技共建产业园,全面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20余万亩,以年均千亩以上的增量拓展油茶种植面积,推动油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广‘油茶+中草药’种植模式,油茶立体产业链带动林农增效增收2万余户,经济综合产值10亿余元;在已建成的共建产业园打造规模性油茶衍生产品生产车间,研发油茶衍生产品如精油、面膜、洗护用品等6个品牌23类单品。
另一方面,工作组还谋划一批产业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60万元,支持精品晚熟荔枝新品种引种试种和升级改造岩架镇板弄村人居环境,打造融合500亩荔枝种植示范基地与“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农文旅集成示范点——美荔传说,并带动当地种植糯米蕉、芒果、柑橘等亚热带精品水果,逐步形成特色精品果园带,同时通过引入电商推广销售等新媒体手段,探索打造册亨精品水果区域品牌;协调中央衔接资金5000万元用于肉牛产业奖补,东西部协作探索配套物流运输奖补政策,把肉牛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加速推进“小规模、大群体”的肉牛养殖发展格局形成,完成省外引牛8753头,助推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我们要全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让‘产业引擎’助力乡村振兴。”驻册亨工作组负责人说。
双向奔赴
铺就增收致富新路径
“酸汤很好吃,入口后瞬间冲击味蕾。这里的鱼、牛肉也很好吃。”日前,在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街道中海广场环宇天地T2栋二楼,不少食客到册亨“布依酸啾啾”惠州店品尝地道贵州味道。
册亨县布依酸啾啾火锅(惠州店)开业,册亨县特产远赴惠州。
这不是惠州第一次在中海环宇天地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去年7月,驻册亨工作组携手册亨县工科局组织县内优质农特产品及相关企业赴惠州,在中海环宇天地展示展销册亨山茶油、册亨黑木耳、香蕉片、甘栗仁、坚果零食等产品。
据介绍,本着“册亨所需、惠城所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惠城、册亨两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中海广场T2栋二楼的两个商铺装修完备后免费提供用作册亨农特产品推介展销。
消费帮扶,是助农帮困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东西部协作的重要举措。去年在参加考察活动时,惠州市烹饪协会会长梁富杰就曾指出,册亨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出产优质的牛羊、灵芝、山茶油等食材,非常符合惠州餐饮企业的需求,这也为驻册亨工作组推进消费帮扶工作提供了方向。
惠城·册亨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据介绍,2024年,惠城工作组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65万元,用于农特产品销售奖补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助力“黔货出山”。先后组织册亨企业参加全国性展销活动2场、地区性展销活动4场,专门策划举办惠城·册亨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积极引荐广东畜禽大宗贸易企业到册亨投资或采购本地畜禽产品。鼓励本地优质农产品如山茶油(已成功获认定)、灵芝、木耳等申请“圳品”认证,并实施政策性奖补。
在粤黔协作工作队惠州惠城驻黔西南册亨工作小组的协助下,册亨农产品组团赴深圳参展。
此外,驻册亨工作组还与“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本地自媒体直播带货等合作,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方式,将应季的板栗、生姜等农产品销售出去;实施农特产品销售奖补政策,促进了册亨农特产品外销步伐,也拓宽了销售渠道,册亨油茶籽远销台湾及国外市场。
围绕就业质量提升,惠城工作组在册亨县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力和机会:组织开展2024年“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劳务输出返岗活动,采取“集中包车、集中欢送,点对点、一站式”方式,帮助1000余名册亨返岗务工人员搭乘“直通车”;举办劳务协作春节专场招聘会,对接惠州德赛电池、天宝电子(惠州)等多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挂牌成立驻惠高新园区劳务协作站,为惠城企业和册亨求职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对接平台和更多元化的就业服务;构建结对赋能协作体系,加大与惠城职校、企业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专门成立“惠册班”,让册亨数百名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继而留在惠城乃至广东实现就业。
古寨换新
推动县域农文旅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28日,一群95后年轻人带着11位布依族留守妇女到天安门看升国旗,这个新闻被央视报道后迅速发酵,让全网关注这些来自黔西南地区的留守妇女。
这11位布依族留守妇女来自册亨县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村落——陂鼐古寨。2021年,“在村里的年轻人”创业团队来到这里,和当地驻村干部一起,带着当地一群平均年龄50多岁的留守妈妈艰难创业,经营乡村旅游。
在村里的年轻人”创业团队和当地驻村干部一起,带着当地一群平均年龄50多岁的留守妈妈,经营乡村旅游。
“这里现在已经是一个3A级景区,拥有研学、露营、民宿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韦海平介绍,借助东西部协作惠州帮扶资金,陂鼐古寨已改造了4栋当地村屋作为民族风情民宿,还有几栋打算建设为咖啡厅、制作体验工坊等。
据驻册亨工作组介绍,工作组已成功引进惠州西湖中国旅行社,因地制宜推出布依族古寨精品旅游路线。“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珠三角的游客对于贵州布依族很感兴趣,陂鼐古寨条件比较成熟,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全年节庆为当地引流,也让更多人来这里购买优质农产品。”驻册亨工作组负责人介绍,驻册亨工作组开展精准招商对接,2024年引进惠州西湖中国旅行社落地册亨,聚焦万重山景区生态疗休养、布依民族文化和古寨民宿体验等,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旅游收入600余万元,消费旅游新业态在册亨落地开花。
在村里的年轻人”创业团队组织民俗活动。
除了陂鼐古寨,驻册亨工作组还在册亨县其他乡村持续发力农文旅产业。如板万村,近年来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30万元,修缮布依吊脚楼、戏台,修建溶洞图书馆,打造集乡村民宿、餐饮娱乐、传统手工艺坊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体验和研学营地,成为传承非遗精神的古寨新村,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板坝村连续两年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480万元,整体提升村庄风貌和完善农旅基础设施,推动盘江石经济、餐饮、住宿、垂钓等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推进河岸线改造升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工作组将围绕深化产业协作、加强劳务协作、抓实‘组团式’帮扶、拓展社会帮扶、做好示范培育五个方面,立足实际推动东西部协作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惠州市惠城区驻册亨工作组主要负责人表示。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韩安东 王俊涛
往期报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