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潭擂茶、蜂蜜、明姜、纸牌糕……在广东东江干部学院内,有一处展示着琳琅满目农特产品的乡村振兴驿站。课后时间,乡村振兴驿站便吸引了许多学员前来参观、购买,让学员们有了课余休闲的去处,拓宽了高潭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受访单位供图。
乡村振兴驿站,是高潭镇与东江干部学院推动院地融合发展的新方式。高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在学院内建成乡村振兴驿站外,高潭还与学院合作打造劳动教育新模式,让前来培训的学员,来到高潭的乡村“务农”,并把这种方式形成学院的一门实践劳动课,不仅帮助了村民完成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也带动了村里农宅出租、农产品销售。
据统计,2023年乡村振兴驿站累计营收20万元,有41批次1863名学员深入联系农户62户,助力销售农产品,有效带动农户增收,促进教育产业与持续增收有效融合。
受访单位供图。
“我们在‘走进学院’和‘走出学院’上寻找创新点,不仅丰富了干部学院的课程安排,也有效宣传了高潭。”该负责人表示,高潭将继续与学院合作打造劳动教育品牌,探索依托镇属国企、镇委党校与学院合作开设短期培训班,依托“助农销售”、乡村振兴驿站等平台推动高潭农业“订单式”生产。此外,高潭还将与学院在物资采购、人员招聘、“学习+微实事”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带动高潭本地人口就业并促进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政治工程、经济工程,也是富民工程。高潭镇锚定“打造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样板,建设广东省红色旅游、红色培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首选地”奋斗目标,全力打造高潭红色小镇,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要成功创建高潭“东江红都”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我们把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任务,计划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红色旅游提档升级。”高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高潭正全力推进“东江红都25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采取圩镇+中洞“1+1”联合的模式,推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
惠东擂茶。
根据计划,“东江红都25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按照一心双核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中洞、甘溪、黄沙村等3个节点,通过建设采摘园、优化沿线环境和打造旅游线路,逐步完善高潭红色文旅业态。
今年1月,第二批惠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公布,高潭东江红都红色研学基地成功入选。为持续推高红色文化旅游影响力,高潭正引进专业团队与镇国企联合运作,大力推进研学基地建设和课程开发,打造研学精品线路,吸引全市中小学生到高潭进行研学实践教育,并以此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红色研学产业快速发展。
相关阅读:
“百千万工程”看高潭|中洞村:人气、财气旺起来,红色山村迎蝶变
“百千万工程”看高潭|强村公司“造血强”,全域村集体经济冲刺“20万+”
“百千万工程”看高潭|“红+绿+蓝”产业联动,红色小镇跑出发展加速度
【采写】南方+记者 乌天宇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通讯员】谢长波 罗燕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