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潭镇东北部,有一处红色小村落——中洞村,村中现存有中共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百庆楼),红军井旧址,东江特委印刷厂旧址等十几处革命旧址,在东江革命历史上被称为“东江红都”。去年,中洞村入选为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曾经的中洞村,山高村远,人烟稀少,每当夜幕降临,村里只剩下蛙鸣虫叫。然而这两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道路交通的完善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入驻,中洞村建设发展不断提速,村里的经济和人气“两旺”。
再次走进中洞村,村道平坦整洁,村宅窗明几净,很多民房还披上了霓虹外衣,一派宜人的田园风光;另外一边,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工程紧张进行,项目企业与村里形成了良好的联结机制,共同维护乡村环境,推动中洞振兴发展。
“目前,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在建企业已与5家民宿、14家民房签订了租赁协议,为村里带来了约300万元的租金收入。”中洞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萧爱娣介绍,项目的进驻也带动了村里的餐饮业,中洞村现有的两家农家乐生意兴隆,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受访单位供图。
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洞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当前,中洞村坚持规划引领,清单式推动基础设施、乡村规划、产业提升、景区提升、红色文化和人居环境等工作,并坚持每月一次人居环境清洁行动,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受访单位供图。
“去年,我们还完成了三大攻坚工作,包括农房风貌管控、农村杂物房、鸡舍等陈旧瓦房的提升,以及三线整治等。”萧爱娣说,中洞村依据村庄特色,科学栽种了1300多棵绿植,包括桂花、风铃木、杜鹃等,“接下来,我们要突出乡村美化提升,以红色元素为主体,对乡村入口、沿线,以及房前屋后的庭院整体改造。”
“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40万+’,今年我们将向‘100万+’冲刺。”萧爱娣信心十足地说。
相关阅读:
“百千万工程”看高潭|强村公司“造血强”,全域村集体经济冲刺“20万+”
“百千万工程”看高潭|谋划25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4A级旅游景区
“百千万工程”看高潭|“红+绿+蓝”产业联动,红色小镇跑出发展加速度
【采写】南方+记者 乌天宇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通讯员】谢长波 罗燕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