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业大市“艇”向蓝海|南方深读

南方深读
+订阅

佛山西江上,劲风吹拂,江涛涌动,一艘超12米长、通体洁白的游艇正破浪前行。

这是由广东奇航游艇有限公司(下称“奇航”)自主研发的第一艘大型游艇,它标志着奇航正式从以往每年上千艘的“小艇出海”,迈向了“大艇入洋”的新阶段。

奇航研发设计的大型游艇在佛山西江试航。受访者供图

奇航研发设计的大型游艇在佛山西江试航。受访者供图

奇航突破的背后,是一片正在崛起的“蓝色经济”新蓝海。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海洋经济正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刚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作为坐拥全国最长大陆海岸线的省份,广东依海而兴、向海图强,正在全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

在这幅宏伟的蓝图中,游艇产业是极具潜力的板块,它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去年,《广东省推动游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印发实施,提出力争到2027年,游艇及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佛山,这座不临海的城市,正在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参与者——这里河网交织、水道通达,更重要的是,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为游艇产业链的落地提供了丰沃土壤。今年以来,从产业规划到招商引资,佛山全力挖掘游艇产业潜力,推动“佛山制造”与游艇经济实现高质量的“跨界融合”。

当游艇消费逐渐从“小众高端”走向“大众休闲”,佛山将如何在千亿级产业分得一杯“羹”?

 “小众”市场里有大商机 

相比装备制造、泛家居这些万亿级产业集群,游艇产业当前在佛山颇为“不起眼”。

吴平龙闯进这个行业,既是意外的契机,也是必然的选择。2019年以前,他创办的广东奇拓野营车辆实业有限公司,一直专注研发、制造和销售房车。由于房车产品以出口海外市场为主,吴平龙经常接触海外客户,也因此得知海外市场对游艇的需求量很大。

“在欧美,游艇是普及度比较高的交通工具。”吴平龙说。有多普及呢?根据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游艇保有量在4.5万艘左右,而美国是1167万艘,约是中国的260倍。

今年上半年,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实施方案征求意见,提及将创新实施港澳游艇“两套牌”管理模式,首批指定广州南沙客运港口岸、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口岸等6个游艇出入境口岸。随着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在大湾区乃至全国,游艇不断从“小众”走向“大众”,也在持续推动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吴平龙告诉记者,游艇的分类众多,价格高的可以去到几百上千万元,价格低的只需要二三十万元,差不多是一辆小轿车的价格。价格稍低的游艇,需求量尤其大。

在跟海外客户接触的过程中,吴平龙也经常被问到能否造游艇。看到了这个“小众”市场的大商机,2019年,吴平龙开始拓展游艇业务,创立了奇航,主攻价低量大的小型游艇,并快速打开了市场,如今每年出口上千艘小型游艇。

奇航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船只。廖明璨 摄

奇航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组装船只。廖明璨 摄

今年,奇航迈出了更大的一步:研发制造大型游艇。

这类游艇需求量不大,但是单价高,与此同时,技术要求也高,更能显示企业的研发实力。9月,奇航的第一艘大型游艇就已开始首次试航,年内公司还计划生产两艘大型游艇。

奇航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佛山深厚的产业底蕴。游艇又被称作水上豪居、水上公寓,其大部分构造与房子相似,而建房子、做室内配套、生产装备都是佛山的拿手好戏。装备制造、泛家居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是佛山游艇产业有望走向“显眼”的底气所在。

如今,佛山已初步形成以游艇制造及材料、游艇仪表、电子器件、游艇内饰为主的游艇产业链条。其中,奇航总投资超10亿元的增资扩产项目已经启动,计划于今年12月动工,预计2027年建成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将进一步壮大佛山游艇产业规模。

“新基地以后会生产更多的大型游艇。”吴平龙说。不久的将来,西江航道上将迎来更多的“佛山造”游艇试航。

 游艇背后是高端制造网络 

一艘现代游艇的诞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背后需要一张覆盖高端制造与现代服务业的庞大生态网络。

佛山发展游艇产业,绝不止于培育出几家领军企业,更期望于激活智能家居、高端建材、五金制品等佛山传统优势产业,将其产能导入一条高附加值的新赛道。

记者从佛山市投资促进局获悉,佛山正围绕“电动化、智能化、高性能”三大产业链关键环节,聚焦游艇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新型复合材料等核心零部件,高标准规划建设游艇制造产业园,打造立足佛山、辐射全国的游艇国产替代零部件产业研发生产高地。

在“蓝色机遇”面前,记者发现,一批佛山传统制造企业已率先扬帆。

家居龙头企业大自然家居推出的“海洋板”,是专门针对潮湿、高盐雾环境研发的特种板材,可应用于游艇内部家具、橱柜及装饰面板,契合游艇对材质耐腐蚀性、稳定性的严苛要求。

五金行业上市企业悍高集团提出的高端家居五金解决方案,可以适配游艇舱体的精密收纳需求,其隐藏式铰链、阻尼滑轨等产品能提升空间利用率。

智慧家居企业银河兰晶的定制化照明技术,可根据游艇驾驶舱、客房、休闲区等不同场景调节光影。

不只有传统产业赋能,游艇更有望为佛山的新兴产业打开应用新天地,氢能便是典型。

佛山是国内率先布局发展氢能产业的城市之一。目前佛山集聚氢能企业和机构170多家,其中超150家集聚于南海。企业涵盖氢能上中下游,制、储、输、用等环节均有企业走在前列。

紧抓游艇产业机遇,今年以来,佛山南海区也积极探索氢燃料发动机在游艇领域的应用,推动绿色动力技术革新。

广东氢湾研发与运营的氢能游船。南方+记者 林东云 摄

广东氢湾研发与运营的氢能游船。南方+记者 林东云 摄

来自长三角的“船二代”周杰,也正是看中佛山南海的制造业基础和氢能产业基础,来到佛山创立了广东氢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广东氢湾”),专注氢能船舶的研发与运营。

今年4月,由广东氢湾运营的大湾区首艘氢能游船下水。该船采用氢光电混合动力技术,具备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优势。游船可以通过南海已在附近布局的氢能站点进行补能,也可以同时使用光电能,使用成本远低于传统游船。

“南海有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尤其是铝型材等金属制造业,而且氢能产业全国领先,我们在南海的游船制造厂和4S店预计下半年就要启用。”周杰说,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氢能船舶的应用场景,推动水上交通绿色升级。

 政府精准招商密集布局 

游艇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是市场活力的体现,也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精准引导与系统培育。今年以来,佛山通过一系列密集布局,为游艇经济发展描绘清晰路径。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今年5月初,佛山市领导赴洪奇门水道新黄奇船厂沿岸调研,谋划建设游艇制造产业园,为产业明确了空间锚点。紧接着,市政府代表团于5月中下旬远赴阿联酋,考察海湾游艇公司、阿尔沙利游艇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在学习国际经验的同时,也为佛山游艇产业链接全球高端。

随后,佛山通过一场接一场的推介会,开展精准招商。6月,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在武汉举行游艇产业推介会,面向华中地区的船舶制造、新材料与智能装备企业展示佛山优势,并与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探索“佛山制造+高端船舶”的跨界融合。

9月中旬,推介会相继在青岛、香港举行。青岛推介会吸引了来自青岛海洋经济团体联合会、中国休闲船艇发展联盟、中国海洋大学、潍柴重机、零度科技等知名机构与企业代表参加。

“我一直有在了解佛山西江流域的发展情况,这或许会是佛山发展游艇产业的窗口,接下来也想到佛山看一看,谋求合作机会。”青岛罗诗特游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广强告诉记者,中国内河及近海游艇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能力强劲、政策支持力度大。

佛山水系发达,适合游艇下水、试航。图为北江、西江、绥江在佛山交汇。资料图片

佛山水系发达,适合游艇下水、试航。图为北江、西江、绥江在佛山交汇。资料图片

“佛山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丰富的水网资源和强劲的市场需求,完全有能力打造中国游艇产业新高地。”在推介会上,佛山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梁朝晖阐述了佛山的底气。

从顶层设计、国际对标到精准招商,佛山以一套完整的战略布局,为游艇产业构筑坚实的发展底座。更进一步,随着“游艇+”模式深度嵌入粤港澳大湾区文旅经济,佛山打造游艇产业新高地的蓝图正“驶”向现实水域。

 “驶”出一条水上文旅走廊 

放眼全球,中国游艇经济尚处起步阶段,潜力巨大。激活这片“蓝海”,不仅需要制造端的发力,更需从需求端创新,通过丰富游艇旅游场景,让其从“小众高端”走向“大众休闲”,甚至融入普通家庭的生活。

佛山是一座水系发达的城市,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78条通航河流纵横交错,1350公里黄金水道通江达海。今年以来,一系列以“游艇+”为引擎的水上文旅项目在佛山加速落地。

每年汛期,来自西江与北江的洪水在佛山三江汇流处交汇。资料图片

每年汛期,来自西江与北江的洪水在佛山三江汇流处交汇。资料图片

今年5月,佛山首个专业游艇会——儒林湾游艇会正式落户海寿岛,填补了高端水上休闲产业的空白。这片占地30余亩的滨水空间,不仅提供18艘豪华游艇与8个专业泊位,更配备临海草坪、海岛礼堂、轻奢住宿等多元设施,通过“游艇+”模式,串联起观光、婚礼、培训、度假等一站式服务。

几乎同时,南海西樵听音湖的氢混动力游船与桂城千灯湖的氢能游艇码头相继起航。这些零排放、低噪音的绿色船舶,未来将与儒林湾游艇会形成业态互补,共同构建一条贯穿西樵、丹灶等镇街的“水上文旅走廊”。

佛山首个专业游艇会儒林湾游艇会。梁平 摄

佛山首个专业游艇会儒林湾游艇会。梁平 摄

再看顺德,位于龙江的甘竹滩拥有74公顷不通航稀缺水域资源,得天独厚的水域条件被称为大湾区水上运动开发的“黄金水域”,正在开发的甘竹滩文旅集聚区,也计划引入游艇码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水上潮玩基地。

三水则依托西江、北江交汇的50公里黄金航道,推进“几字湾”文旅集聚区建设,利用两江优质岸线资源,开发聚贤楼游船、波子角生态游、解放沙休闲游等新增旅游项目,并规划三巷古窦涌—抱龙桥段水乡游船示范路线,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水上旅游网络

7月初,总投资超10亿元的西江国际游艇会在高明滨江湿地公园正式动工。作为省内首个内河型游艇会展中心,该项目将建设包括游艇码头泊位、滨江湿地公园、“西江渔渡”风情街、国际展览厅在内的六大配套,未来可容纳上百艘游艇停泊,并引入国际游艇展与水上赛事。

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佛山的游艇产业正从车间驶向江河,从产品走向场景,实现了价值链闭环。未来,游艇在佛山不仅是出厂下线的“产品”,更将成为驱动文旅消费与服务经济的新增长极。

采写:南方+记者 林东云

统筹:赵越 何雪峰

 相关 

赶海Z世代>>我造的游艇,从佛山驶向世界


“向海图强广东新探”系列

编者按:

万里碧波之下,蕴藏着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绵长海岸线上,跃动着建设“海上新广东”的青春脉搏。2024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历史交汇点,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是广东奔赴未来的坚定姿态。

当前,广东正以更大力度、更快行动发展海洋经济,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南方日报、南方+今起推出“向海图强广东新探”系列深调研,直击广东筑梦深蓝一线,试图拼绘出一幅广东海洋经济的产业全景图。

湛江海洋牧场深调研>>深远海上有“粮仓”

赶海Z世代>>“造船青年”和“湛江湾1号”的故事

汕尾风电产业深调研>>在大湾区畔“驭风”

赶海Z世代>>不去大厂去车间,“耕海”比写代码更酷

江门海工产业深调研>>风浪之中见“船”奇

赶海Z世代>>我的梦中情岗,在409公里海岸线上

系列策划:罗彦军 陈枫 林焕辉 陈戈

系列统筹:王会赟 何雪峰 伍青 彭琳

编辑 何雪峰 伍青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