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房票,横扫楼市

南方+

编者按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经济三季报正式揭晓——GDP同比增长4.1%,经济体量突破10.5万亿元,清晰勾勒出广东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运行轨迹。

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省会、经济强市,广州在新旧动能转换深度调整的当下,把握住加速成长的新兴动能,坚定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南方日报推出“全运年·透视广州三季报”,梳理广州经济发展背后勾勒出的超大城市转型新关键支点,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探索。


手持房票的村民,或许将成为广州最靓的仔。

一纸房票,正在中国一线城市广州掀起阵阵波澜。

天河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一张面额高达1亿元的房票横空出世。令人意外的是,持有企业并未按照常理选择住宅,而是直接签订了写字楼购买合同。

几乎同时,在黄埔区,一场静悄悄的“扫货”行动正在上演。新龙镇村民手持房票涌入增城,短短两个月认购上百套商品房。

合生湖山国际8期,一个滞销了几年的项目,在南岗旧改转为房票模式后,村民一周内“扫”走了50多套。

花都直接推出“房票+现房”创新安置模式,村民从签订补偿协议到入住新房最快仅需7个工作日,实现“即签即住”。

2024年1月,荔湾区土地开发中心在石围塘征拆现场开出全市第一张房票,标志着广州正式成为国内首个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机制的一线城市。

如今,房票不再只是拆迁户的安置补偿凭证,而是进化成可以跨区流通、跨品类兑换的“硬通货”,悄然改变着城市的更新逻辑与楼市格局。

   南方+ 招凤仪 制图

跨区通兑,住宅、商铺、写字楼统统都能买

房票之所以能爆发出如此能量,关键在于其边界的不断拓宽。

去年9月28日,广州首张市区联合的跨区通用房票发出。转眼一年过去,房票跨区流通已成为广州城市更新的常态。

黄埔区数据显示:今年1-9月,该区城中村项目已通过房票认购商品房2305套、面积约23万平方米——相当于1个中型小区被整体打包。其中区内认购1661套,而跨区认购已覆盖到增城、从化、海珠、天河、白云、南沙等区域。

增城合生湖山国际8期的喜报,生动诠释了房票的威力。这个滞销三年的项目,在南岗旧改转为房票模式后,村民一周内扫货50多套。房票一进场,库存清得比开发商自己降价卖还快。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更大的突破在于物业类型的拓展。

10月出台的新规《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机制惠企利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第八批)的通知》,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房票全市跨区通兑、跨用途兑换”。

这意味着:你家里拆了住宅,拿到的房票可以直接去购买商铺、写字楼;反过来,你拆了旧厂房,也可以用房票去买新住宅。

房票不再是“专款专用”的收据,它变成了可以在不同物业类型间自由兑换的“万能代金券”。这一转变,极大提升了房票的流动性和吸引力,使其真正成为市场认可的资产凭证。

房票能否打开旧改新局面?

在打破流通壁垒的同时,房票悄然推动着旧改提速。

以广州旧改大户黄埔区为例,南岗西路城中村改造项目复建安置区35地块于10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为最大限度推动涉改村民早日回迁,当地坚持“加快建设+房票安置”双轨并行。

在预留接近30亿元房票资金的同时,黄埔区更首创将萝岗和苑政府保障房定向纳入南岗村安置房源,满足村民多元安置需要。

这种灵活性,正是房票政策带来的制度优势。

过去,房票因使用局限大、流通范围窄,常常面临困境。如今,政策松绑后,手持房票的村民成为广州楼市一股不可忽视的购买力,许多开发商也积极推出活动,争抢这批“票源客户”。

广州正大力推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  南方+ 柴亚娟 拍摄

广州正大力推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  南方+ 柴亚娟 拍摄

黄埔区房票安置一直在探索新路:

2024年4月,该区在九佛街道“五村七片”项目发出全国首张“依法征收、净地出让”城中村改造新模式项目房票;7月,搭建广东省首个房票“房源超市”;11月初,广东省首笔用于收购存量住房作安置房的专项借款资金12.6亿元落地“五村七片”项目。

把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举办契机,广州拟推进的291个旧村庄旧城镇改造项目逐步展开,房票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带动更多潜在购房需求释放。

今年1-8月,在广州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3%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带动下,增长3.9%。

把房票融进“资源银行”

房票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近日,广州再次推出创新举措——构建“广州自然资源指标银行”,将房票纳入更宏观的资源配置体系。

“指标银行”是什么?它就像是一个管理全市自然资源的“大账户”。把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区的资源指标,全都放进一个池子里。这里面不仅有建设用地规模指标、补充耕地指标等传统指标,还包括房票、地票、通过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产生的指标等。

对于房票而言,被纳入“指标银行”体系意味着它不再是一张孤立的凭证,而是升级为撬动资源高效配置的“柔性杠杆”。

哪个区资源紧、哪个区项目多,都可以通过系统调剂匹配。

亿元房票购买写字楼,便展示了这种机制的潜力。通过将房票作为资源整合的“柔性杠杆”,既助力企业实现经营场所的焕新升级,又有效激活了区域市场活力。

与二、三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推行房票制度以时间换空间的效果更明显。房票成为政府统筹房源的市场化工具后,可减少安置房建设的财政支出。

南方+ 石磊 拍摄

南方+ 石磊 拍摄

从更高层面看,房票被纳入“指标银行”,让广州的土地、楼市、财政、产业重新连成了一张流动的网。

对政府而言,房票减轻了拆迁现金压力,加快旧改进程;对开发商来说,帮助去库存,盘活房地产市场;对村民,则可自由选择房源,提高安置灵活性。

从局限于特定区域的安置工具,到横扫楼市的“硬通货”,再到融入城市资源运营的“通用凭证”,它不再仅仅是拆迁的补偿,更成为一种精妙的调控工具。广州期待通过不断的政策创新,通过房票在土地、楼市、财政与产业之间,编织起一张流动的、共赢的网。

相关阅读

广州企业,争气了!

广州老板,“批量”生产

广州外贸,确定性找到了!

广州,就很“北上广”

策划:龚晶 陈思勤

统筹:柳时强

采写:南方+记者 刘珊

海报:招凤仪

编辑 钟冠婷 张晓晨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