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三个关键词,读懂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

南方+

1

“只要有好项目,佛山就有政策、有基金支持。”8月2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下称“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杰向在场企业家发出邀请,话语中满是对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决心。

这场大会不仅是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成果的集中亮相,更透露出这座制造业大市以“AI+机器人”重构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政策“加杠杆”——豪掷5亿元加码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设立35亿元智能机器人产业子基金,服务产业链各环节的综合性金融需求。

技术“够硬核”——10余项创新产品集中发布,涵盖从核心部件、协作机器人、AI大模型,全产业链上下都是王者。

生态 “强联动”——80多家联盟单位构建“产学研”协同网络,两大产业园、三大孵化基地打造全链条载体,形成“企业互补、资源互通、场景互融”产业共生格局。

两大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和三大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授牌。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两大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和三大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授牌。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一场大会,是观察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窗口,更释放出一个强信号——在上一轮发展浪潮中,已站稳国内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的佛山,要将既有优势,延伸到“AI+机器人”融合新赛道新场景中,抓住新一轮产业风口。

1

硬核产品亮相

智能机器人“C位出道”

在大会上亮相的,基本是佛山机器人里的“尖子生”。

在大会上亮相的,基本是佛山机器人里的“尖子生”。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在大会上亮相的,基本是佛山机器人里的“尖子生”。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库卡全新协作机器人“iico易可”以±0.03毫米超高重复定位精度;华数机器人联合三乔焊机推出智能焊接机器人;隆深机器人发布G2级别具身智能集装箱装箱系统CubeBraid,实现单柜2小时极速装箱……这些机器人在实战中,已进入制造车间承担具体生产任务,覆盖搬运、检测、下料、拆码垛、打螺丝、焊接等程序。

参会人员正在咨询库卡机器人产品。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不仅突破传统工业自动化边界,在其他产业服务场景中,也有佛山机器人的身影。若铂机器人的“机器牛”能“翻山越岭”,能满足巡查、果蔬采收等多种作业模式;冠能电力机器人在地面就能“高空作业”,能自主爬线、自动装拆接地线,实现从“人在险境”到“机护安全”。

“从产业痛点中来,到实际需求中去。”佛山的机器人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核心部件、整机应用等领域持续突破,展现出“佛山智造”的硬实力。

“痛点就是创新的方向。”冠能科技总经理助理李雨欣说,瞄准行业“老大难”,以“人机协同”为核心方向是机器人行业当下的主流。

这也是本次大会最大的看点。佛山清醒地意识到人工智能的短板。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是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顺德区人民政府深度共建的佛山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大会上发布“紫东太初具身大模型”及“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与验证场”。

依托“国家队”的科研沉淀,这一大模型能够为机器人装上“超级大脑”。以往,机器人大多靠预设程序驱动,稍微超出设定范围的动作就做不来。但用上“超级大脑”之后,就能实现从“机械执行”向“自主进化”跃迁。

现场不仅有“AI大脑”,还有“物理小脑”和仿生关节。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研发出首款国产高端动态力传感器;天太机器人发布新一代仿生智能关节模组。

当佛山的机器人有了更聪明的大脑、眼睛、手以及力觉神经,不仅提升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空间,未来也将在更多场景中应用。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场景的无缝切换,是机器人“进化”的标志。这恰恰是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最大的特色。通过给机械臂加装“AI大脑”与“物理小脑”,成为佛山机器人进阶的一种策略。

今年年初,DeepSeek接入上亿终端引发全民关注,聚光灯下,外界也曾发出疑问:佛山的人工智能究竟能做什么?这次大会直接给出了答案:作为全国工业大市,佛山的人工智能已经初步与机器人产生了梦幻联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会发布的10余项智能机器人产品及服务,每一项都带着鲜明的“自主创新”标签。这些首发首创的产品突破“卡脖子”技术,甚至在细分赛道成为“规则制定者”。佛山,已拥有“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集成应用”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

1

政策频频加码

“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

佛山为什么要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答案藏在产业深处。

“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是佛山巩固工业机器人优势,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战略决策。”刘杰说,佛山已进入国内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机器人产业正发生深刻的变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佛山必须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推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巩固整体制造与集成优势,以“敢饮头啖汤”的创新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全力发展壮大智能机器人产业,才能在新一轮机器人产业竞争中保持比较优势。

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佛山有基础。佛山是离产业链、供应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最近的地方。这里拥有门类最齐全的制造基础,能为智能机器人这一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提供“从图纸到产品”的强大支撑。

很少有一个城市,能像佛山这样,在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上实现如此高效的本地化配套。在这里,每30分钟就能生产一台机器人。

应用场景的丰富性,也让佛山走在前列。结合“智改数转”、设备更新,佛山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走入“千行百业”。截至今年年初,已累计应用机器人数量超2.9万套。

去年佛山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值约65.2亿元,同比增长33.6%,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约6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值占机器人总产值83%,产量3.58万套、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4%。全国每16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佛山造。

政策上的加持,成为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事实上,从2013年起,佛山就谋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不间断对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进行扶持奖补。特别是近年,佛山对智能机器人产业布局力度明显加大,产业政策端密集催化。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树龙解读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树龙解读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2023年,佛山出台《佛山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2024年,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佛山制造行动方案》;2025年初出台《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构建全市统筹、部门联动、多方协同工作体系。

在本次大会上,佛山再次加码,重磅发布了《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佛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树龙介绍说,从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智能机器人开发应用,培育优质企业,强化人才培育、评价与激励,支持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加强产业投融资,支持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支持算力资源应用等八个方面,佛山用“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加速发展,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

“总投入不少于5亿元资金支持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这是很少见的。”天太机器人创始人之一、市场总监张兴华说,佛山的政策从来不是一次性补贴,而是“陪伴式成长”。从研发初期的资金支持,到中期的算力、场地保障,再到后期的市场拓展助力,政策覆盖了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这种系统性支持让我们有底气投入长期研发。”他说。

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化也离不开资本支持。此次,佛山还在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下设立不少于35亿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方向子基金,投向覆盖项目种子、天使、风投、产业等全阶段。

如果说多年前佛山的前瞻布局押对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风口,那如今的产业基金下场,更体现出佛山陪伴中小型科技企业“慢下来”深耕的长期耐心。

1

激活集群效能

产业协同生态加速成形

事实上,佛山的愿景,从来不仅限于单一技术突破,某一企业超群,更在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下称“产业联盟”)的成立,成为生态协同的核心枢纽。

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80多家成员单位,汇聚了人工智能企业、智能机器人企业、家电家居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社会组织、技术服务机构等各类优质创新主体,形成多元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

“过去我们找合作伙伴要跑遍全国,现在通过联盟平台,很快就能对接上本地的核心部件供应商。”现场一智能机器人企业负责人说。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联盟还引入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首席外联单位,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搭建畅通渠道。佛山企业足不出户就能链接到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及深圳两地的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科研与行研团队资源。

现场,宋树龙还为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和智能机器人产业园授牌。这是佛山推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载体。

广东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坐落顺德区,占地225亩,规划建设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亿元,集聚隆深机器人、朗宇芯科技、洛施达传感器等190多家企业,形成从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到汽车、3C等行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位于南海区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则以7.4万平方米空间承载50家机器人领域企业,聚焦新能源、仓储物流等场景,光伏清洗机器人、智能立体仓库等产品成为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支撑。

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可谓群星璀璨,一大批机器人企业聚集布局。在这里,机器人产业的“上下游”已成为“左右邻”,企业不出区就能找到研发、制造、训练、测试乃至应用环节的创新伙伴。

此外,佛山还在禅城、南海两区布局了三个人工智能孵化创新基地。这些载体不再是简单的厂房集合,而是集“研发-中试-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创新生态圈。

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正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渗透,重构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与竞争格局,打造成为大湾区智能机器人育成创新应用中心。

跳出大会本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也体现出佛山的“长期主义”。从政策的精准扶持,到企业的硬核突围,再到生态的协同共生,一个由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与生态集聚共同驱动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新格局,正在佛山加速成形。

撰文:李周秦

相关阅读:

佛山智能机器人C位出道?工业机器人第一梯队城市的三大变化 | 叶·问

识局丨佛山下一个产业新支柱,是它吗?

一图读懂|佛山智能机器人产业新政策

单个项目最高奖补5000万元!佛山力撑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佛山市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

5大载体挂牌,佛山优化智能产业空间布局

特写 | 会场来了AI“保安员”

读者群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