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生实事办理工作中,惠州市人大代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参与到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7月9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集中履职月首场活动——举办2025年代表票决市十件民生实事督办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多位市人大代表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意见建议,把“金点子”转化为推动民生实事的“金钥匙”。
“物业管理问题已成为当前基层治理的‘痛点’和‘堵点’,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小事’。”来自社区一线的市人大代表张东玲建议,应尽快出台《惠州市住宅物业服务条例》,建立“吹哨报到”机制,确保多部门联合响应,提升监管效能。
教育资源配置同样是人大代表们所关注的焦点。来自惠州市第一小学的市人大代表余丽敏指出,近年来惠州大力推动新建、改扩建学校,有力增加了公办学位供给,但从结构上看,仍存在供需矛盾。她建议,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校辐射范围,对生源不足的“麻雀学校”进行整合,让每一个新增学位都真正承载起市民对“上好学”的期待。
在医疗领域方面,市人大代表、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方快发结合“一镇一名医”强基固本工程提出建议,在派驻医疗骨干前,应充分结合基层实际病种与专科需求,派遣相关专业的医疗技术人员。此外,利用名医或者医疗技术骨干的影响力,定期开展坐诊和带教,让基层群众享受便捷的诊疗服务,也为基层培养人才。
市人大代表、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副主任杨健华关注交通拥堵点和隐患点治理,她建议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做法,在隐患多发的城乡路段加装具备AI识别功能的监控设备,自动抓拍违停、占道等行为,同步推送预警至执法终端。同时建立“隐患动态地图”共享平台,让群众可以拍照上传道路破损、标志模糊等问题,后台自动定位派单至责任单位,通过织密“科技防控网”,让隐患发现更及时。
近年来,惠州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困难家庭老人适老化改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覆盖面仍有待加强。因此,市人大代表、广东日升律师事务所主任钟君安指出,建议建立精神障碍患者的动态数据库,实施“红黄蓝”分级管理,推广“社区康复联合体”模式,提升服务覆盖率。
链接:
采写:南方+记者 张国威 罗锐 通讯员 郭敏 陈瑞凤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