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这个村,变成了真实版“向往的生活”
推开窗,迎面是波光闪烁的新丰江水与碧绿繁茂的竹林;走出门,阡陌纵横的稻田与白墙黑瓦的民居,组成美丽的田园风光。
“能每天住在这儿,才是令人向往的生活!”一名游客感叹说。
这个地方是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乌石岗村。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韶关发动全市上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作风建设见行见效。乌石岗村“两委”干部积极听取群众心声,干群齐心引入文旅产业,让村里的山、水、林、田,变成了助大家致富的“金饽饽”。
“议”出来的“顶流”项目
乌石岗村坐落在群山之中,被新丰江水环绕,自然条件优越。但因没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子,村里一度荒凉落后。
韶关各级领导干部常态化开展“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以来,依托“民情夜访”等机制精准对接群众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特别是关于乡村产业、就业等方面需求。乌石岗村党员干部在走村入户中,听到了乡亲们大量渴望家乡改变的心声。
“把家乡建好要靠大家齐心协力,一起贡献好点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金常说,村里专门打造了党群议事厅,以民主议事“四步”工作法推进落实村中重大决策事项。
如何用好山好水引来好项目?大家在党群议事厅里纷纷“议”起来。
“咱们守着这么美的江水,为啥不能像别的地方搞旅游?”“光有江水不够啊,得有能留得住人的项目!”“可以试试搞民宿、搞农事体验?”……在一次次讨论中,村委会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方向,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乌石岗村与深圳农科集团进行合作,打造的新丰·四季滨江田园项目,就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深业丰农投资运营总监吴林波介绍,该项目充分利用了乌石岗村的江景、竹林景观还有农田景观,将打造一个院子、田园、景观浑然一体的旅居之地。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乌石岗村的党员干部们结合开门搞教育,积极带头发动群众参与土地流转工作,许金常还跟村民算了一笔“经济账”:“有项目来了,就有人流,有人流我们就有发展的机遇。”在村民一致支持下,项目落地有了坚实基础。
目前,这一总投资额约2亿元的“顶流”项目即将投入运营。记者在现场看到,绿竹掩映下的38栋高端民宿,主体已基本完工。
干群拧成一股绳走致富路
乡村要发展,产业必先行。新丰·四季滨江田园项目落地后,把乌石岗村的“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村民不仅有了租金收入,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村民李红位说,他在种植园帮忙做农活,一天就能增加100多块钱收入。
“新丰·四季滨江田园项目以‘流转土地收入+工资性收入’模式流转土地,每年能为村民约带来56万元租金收入、80万元‘家门口’就业务工收入。”许金常告诉记者,不仅村民鼓了荷包,村里也靠产业留住了返乡人才。
乌石岗村的小伙子李才凯原本在珠三角打工,村里变成周边的“网红打卡地”后,李才凯看到了发展机遇。“来我们家乡玩的游客多了,他们肯定要吃饭和消费嘛。”李才凯报名“粤菜师傅”培训班,返乡开起了农庄餐馆,以一手地道的客家菜,把生意做得越来越旺。
尝到了发展甜头,乌石岗村的村民和村干部拧成一股绳,积极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等村里各项工作,家乡环境日新月异:道路拓宽、民居美化、废旧的小学老校区拆建成了党群服务中心……乌石岗村蹚出了一条村美、民富、产业旺的路子。
“我有次去外地的儿子家住了一个月,回来时看见新铺的柏油路,都快认不出是自己村了。”说起村里的变化,60多岁的村民许雪柳很是自豪。他当场拍了照片发给朋友们看:“我们村现在不比城里差!”
作为“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目前,乌石岗村多个乡村产业项目正持续刷新着“进度条”:村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下来将重点打造村史馆、石雕木雕展示基地和民宿等;村里的亲子科普采摘园,已建好一排排蔬菜大棚……
在党群议事厅里,大家热火朝天讨论着村里的未来,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尚黎阳
摄影:南方+记者 张冠军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设计:佘夕彤
统筹:卢轶 尚黎阳 张冠军 李细华
通联:新丰县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