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通世界,中山新视野,《南方日报·中山观察》聚焦招商新局

南方+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来,位于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6月30日举行的中山招商推介大会,象征着中山以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走向世界。

正如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所言,深中通道不但是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更是中山敞开东大门、拥抱世界、拥抱科技创新浪潮的黄金大道。用好区位优势、产业胜势,深中通道通车一年后,中山正在建立一个国际化城市的全新坐标。本期《南方日报·中山观察》以贯穿北京、杭州、中山三市“1+2”招商会场的广视角,看见中山招商新局背后的深刻变革。


深读|中山:打开“超级窗口”,激活“全球流量”

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带动下,今年前5月,中山出口增长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8.4%,产业体系“走出去,引进来”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长卷|采访上百人,我们绘出“深中同城上河图”

一桥飞架,湾区蝶变。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折叠”了湾区时空,开启深中跨江同城的新进程。一年来,南方日报、南方+采访记录了超百名穿梭于深中通道的“湾区人”:有跨江觅食的游客、看演唱会的年轻人,有落子中山的企业家、进军深圳的创业者,也有观察湾区发展的专家……他们的故事,最终汇聚成一幅见证深中同城和东西岸融合的时代长卷,勾勒出大湾区蓬勃生长的新图景。

特写|“中关村算法”遇见“翠亨智造”:跨越千里的产业共振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之际,中山火炬高新区向长三角企业递出“湾区邀请函”。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奔赴中山招商大会杭州会场,用行动印证了一个共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中山火炬高新区,已成为长三角企业布局未来的热门选择。

长三角的创新能力与大湾区的产业链条,正在中山这片热土上寻找产业升级的新解。这已超越单一招商活动,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两区的一次深度碰撞。

特写|“之江新材”链上“湾区三谷”: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创新协同

由翠亨新区负责的中山招商大会北京分会场,其亮点不仅是中山签约了多少项目,而是对“科创产业操作系统”的渴求。

中山要的不只是企业落户,更是重构区域创新生态的底层代码。通过强化与中国科学院等联动,中山正尝试将科技成果转化环节锁定在本地。这种探索如今已初具成效,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就是其中的代表。“北京研发+中山转化”的模式有望进一步开花结果。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编辑 朱晓宇 钟政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