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场招商大会,让我印象深刻,连主办方特意准备的鲜荔枝蘸酱油,也是回味无穷!”近日,以 “携手启杭 湾区炬耀” 为主题的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杭州会场)暨中山火炬高新区招商推介会,开到了浙江杭州。浙江鹏孚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科进一边吃着岭南荔枝,一边与会场的新老朋友亲切交谈。
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杭州会场)暨中山火炬高新区招商推介会。
本次招商推介会上,火炬高新区有备而来,亮出“湾区光谷”“湾区智谷”“湾区药谷”三大招商名片,同步开展了四场主题产业对接会。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中山火炬高新区过去三年吸引投资总额近千亿元,已成为长三角企业谋划南下布局的“湾区首站”。浙江鹏孚隆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浙江“小巨人”企业布局大湾区
作为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鹏孚隆专注特种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学器件、家电等领域。2024年深中通道开通后,陈科进受朋友之邀到中山火炬高新区参观考察。同年8月,广东鹏孚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火炬高新区成立,借助当地成熟的产业基础,陈科进渴望链接更广阔的华南市场。
“得益于火炬高新区在大湾区的‘黄金支点’地位,我们的PEEK材料在中山基地实现量产后,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50%,辐射华南家电、光电市场,降低30%以上的物流成本。”陈科进说。
坐落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鹏孚隆华南生产基地,规划建设特种树脂涂料生产线,与浙江总部形成“涂料+工程塑料”双产业链布局,当前华南基地已立项年1200吨高分子材料项目,预计建成后可满足华南地区约20%的相关材料需求。
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鹏孚隆华南生产基地(建设效果图)。
企业想要跑得快又走得远,还需要更多人才的助力和技术支持。作为中山创新“主引擎”,火炬高新区的科研平台优势也是陈科进最为看重的一点。
为加速产品研发创新,一方面,鹏孚隆安排长三角资深技术团队驻中山基地带教,加速经验转移,逐步形成双区域双研发平台互联。另一方面,鹏孚隆正与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合作共建“光电材料联合实验室”,共享长三角高分子材料研发团队与珠三角光学工程人才资源。之江新材(钱塘江畔的新材料公司)加速“链”上火炬高新区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参加此次杭州会场的招商大会后,陈科进对中山的投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在“深中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当下,中山在火炬高新区谋划开拓20平方公里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湾区光谷”,力争到2026年实现光电产业总产值破千亿元。
“双区生长”模式释放乘数效应
大会上,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光电光学、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火炬高新区招商团队围绕项目投资规划、前沿技术合作、产业链协同发展等关键议题与参会企业家交流。
生物医药与健康主题产业对接会。
被中山“湾区药谷”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区位优势所打动,可丽尔医疗科技(下称“可丽尔”)总经理朱余静当即决定落户项目。
“儿童正畸市场年规模超500亿元,我们带着16%的市占率来到中山国家健康基地。目前中山健康基地已聚集儿童身高、视力管理龙头企业,我们隐形矫治器的加入,相当于给湾区家长凑齐了儿童‘健康三件套’”朱余静说。
可丽尔的选择是长三角与大湾区“亲密互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健康基地园区企业加速编织一张横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九洲药业、康晟生物、乐心医疗、和泽医药、南模生物等企业已形成“双区生长”模式,一面聚合长三角的知识密度、市场广度,一面融合珠三角的转化效率、制造禀赋,释放“1+1>2”的乘数效应,为区域产业协作带来持续动力。
大会现场,中山市浙江商会会长、顶固集创家居创始人林新达讲述在中山投资创业历程,他表示,从五金小厂到智能家居上市公司,顶固集创家居能做到全国千家门店、两大智造基地的规模,离不开中山全方位的“护航”。
“能在家乡为中山代言,我倍感振奋!我真诚邀请大家成为中山、火炬高新区的‘城市合伙人’,我们中山市浙江商会将联动政府提供‘保姆式’对接,助力项目落地。”林新达说。
【观察】
火炬高新区“湾区邀请函”背后的产业新势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之际,中山火炬高新区向长三角企业递出“湾区邀请函”。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奔赴中山招商大会杭州会场,用行动印证了一个共识: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中山火炬高新区,已成为长三角企业布局未来的热门选择。
看短期成本,火炬高新区的区位辐射优势很突出。40分钟直达深圳宝安机场,1小时可覆盖广、深、珠、港、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周边环绕3个自贸片区、4个深水港以及5个国际机场,海陆空条件便利。
看长期产业,火炬高新区正全力打造建设“湾区智谷”“湾区药谷”“湾区光谷”,智能装备、健康医药、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全区80%,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助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总面积102平方公里的深中合作创新区,为深中产业融合提供广阔空间。
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招商团队1500多次的洽谈,换来7大项目、47.8亿元投资的落地挂牌。挂牌项目数及供地面积分别达到去年同期的233%和186%,直观体现了企业用真金实银选择的结果。
企业家们用行动,为火炬高新区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也在描绘一个更大的产业新未来:长三角的创新能力与大湾区的产业链条,正在中山这片热土上寻找产业升级的新解。这已超越单一招商活动,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两区的一次深度碰撞——大湾区政策红利与长三角市场活力的融合,注定将迸发出1+1>2的超然动力。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