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的搞钱“秘籍”:12年“老广交”带路,把中国好产品卖到巴西去)
安德烈的搞钱“秘籍”:12年“老广交”带路,把中国好产品卖到巴西去
4月23日清晨的琶洲展馆,人流如织,第137届广交会二期开门迎客。
巴西Guia Canton Fair公司国际部负责人安德烈·德索萨(André de Souza)步履轻快地穿梭在展馆中,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本届广交会开幕以来,他日均行走3万步,却毫无疲惫感,身上的背包别满了广交会纪念徽章,足有22枚,那是他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广交”的荣誉勋章。
4月18日,巴西采购商Andre正在广交会展馆内寻找新产品。
“Olá!”(葡萄牙语“你好”),见到相识多年的供应商时,安德烈热情地张开双臂招呼,笑声里带着巴西人特有的爽朗。
“曾经的我觉得来中国是遥不可及的冒险,但现在我知道,这片土地给予勇敢者的,永远是超乎想象的机遇。”安德烈说。
“广交会的买家数量比我家乡人口还多”
“有个好消息!”刚到宁波供应商的展位,未及放下包,安德烈便迫不及待与老友分享,“我带来了新订单!”不出十分钟,安德烈便与负责人谈妥价格和产品品类,握手成交。接着转头对记者说:“看,这就是广交会的魅力——你永远能在这里找到最合适的伙伴。”
当天,安德烈还带着几名巴西采购商穿梭在展馆中,这些采购商中,不少人是首次参加广交会,更有人是初次踏上中国土地。“150万平方米的展区,相当于200多个标准足球场;3万家参展商需连续104天每天逛8小时才能看完。”作为一名“老广交”,他对展馆的熟悉程度不亚于家乡波多韦柳——一个巴西北部的小城,“每届广交会的采购商有20多万,买家数量跟我家乡人口差不多。”安德烈幽默地向采购商们介绍。
4月18日,巴西采购商Andre(左一)在广交会展馆内考察老客户展位,洽谈新订单事宜。
为让客商们更直观感受“中国制造”实力,安德烈还特意安排了工厂考察行程。
在广州汉威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数千种厨房小家电样品依次排列,不远处的车间流水线上,机械臂精准焊接电路板,智能仓储系统自动分拣货物……令首次来华的巴西采购商玛利亚·爱德华(Maria Eduarda)惊呼“大开眼界”。
巴西采购商Andre一行正在参观一家位于广州番禺的工厂。
这场“沉浸式进厂”颠覆了她对“中国制造”的想象。“中国的发展模式独树一帜。这次走进工厂的经历对我来说太特别了,我学到了超多关于中国、关于行业的知识。”玛利亚感叹。
“这是为什么我总建议客户来工厂走走看看,我希望让他们亲身体会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了解到中国的工厂是如何高效、智能运转的。”安德烈说,“广交会不仅能提供商品,还能汇聚一切资源,这里是做生意最好的起点。”
“找供应商就像点外卖一样便捷”
“自从第一次来中国,我就爱上了这里。”安德烈笑着回忆,2010年,怀揣着“看世界”梦想的安德烈,受叔叔的邀请第一次来到中国。当时的他或许不会想到,这场旅行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在华生活12年,创办国际贸易公司,成为连接中国与巴西的“贸易桥梁”。
如今,走访过上百家中国工厂的安德烈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中国通”。拿出一款产品,他甚至可以凭外观特色、品类等精准地判断它来自哪个区域。
特别在粤港澳大湾区,从中山灯具城到东莞电子街,他都如数家珍,并称大湾区为产业链的“超级引力磁场”,在这个GDP接近巴西全国总量的区域,每个工业镇都是特定产业的“宇宙中心”。“在这里,找供应商就像点外卖一样便捷。”安德烈笑着说。
不仅如此,中国供应商的效率也总是让世界惊叹,也格外让他安心,他以热销的小家电举例:“比如三天前客户提出改良设计,可能今天样品已经摆在展位,甚至样品已经寄出了。”
4月19日,巴西采购商Andre一行结束工厂考察后从广州番禺返程,途中经过广交会展馆。
而这种高效在广交会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与巴西物理距离远、文化差异大,很多巴西人畏惧语言关和办事流程,但这里早已准备好所有解决方案。”安德烈分享,他常常带着新客户在广交会演示如何当场高效预约样品寄送和验厂服务,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总是不出几分钟就能给出从广州到圣保罗的海运方案。
今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一期新设立的服务机器人专区,“广交会预示着未来”,十余年间,他亲历了广交会从“中国制造”窗口进化为全球创新趋势风向标,自己也逐步从“观光客”变为中巴贸易桥梁。“无人机、移动支付、新能源车这些如今风靡巴西的新技术,在多年的展会上已是寻常展品。”
相关阅读
在华创业20多年的美国商人告诉你,为何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 | 广交会赚多D
【采写】南方+记者 唐亚冰 唐子湉 GDToday记者 李木子
【摄像】南方+记者 钟志辉 石磊 张令 董天健
【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设计】张昶
【统筹】吴哲 张由琼 胡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