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创业20多年的美国商人告诉你,为何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

大开放 新格局
+订阅

04:25

在华创业20多年的美国商人告诉你,为何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

第137届广交会开幕在即,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音响工厂,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企业家菲利普·理查德森正在认真地调试扬声器。机器的嗡嗡声与中文歌曲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他在中国20多年工作与生活的浓缩写照。

1998年首次参加广交会、2004年在广州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音响公司Trueanalog Strictly OEM,菲利普不仅在这座城市找到了一生所爱的事业,还遇到了中国妻子,成立了美满的家庭。4月15日,他将在广交会开展首日如约参展,“这场展会不只是为了达成交易,它还是建立信任的地方。”

模板4极简横线--方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中国供应链能把创新从1做到100

最近,中美关税战的消息占据了各大报端头条,美国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试图通过关税政策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对此,菲利普不以为然。

他给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中国生产线工人时薪约16-20元人民币,而美国同等岗位薪资高达16-20美元,可能还不如中国的工人专注、效率高。光是人力成本就已经高了7倍,更别提供应链成本了。”

更关键的是,在广东,他的所有供应商分布在1.5小时车程范围内,从振膜、音圈到木质箱体皆可本地化生产,“质检员随时打辆滴滴就能去供应商的工厂突击验货,让次品率控制在1%以下”。

菲利普亲历了中国供应链的升级进程。初到广州时,这里吸引他的是高保真音响的产业集群;如今,他更看重工程师将图纸变为现实的能力:“西方工程师擅长从0到1的创新,但中国供应链能把创新从1做到100。从图纸到样品,中国工厂72小时内就能响应,这种速度在硅谷都做不到。”

模板4极简横线--方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再投资180万元扩建研发中心

成本与速度的背后,菲利普总结了“中国制造”的“致富经”:广东的企业家们对产品保有“主人翁式责任感”,确保了高品质的交付。尽管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的压力,菲利普仍计划年内在番禺投资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80万元)扩建研发中心。

选择在广东安家立业,菲利普并不仅仅是为了生意。“我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女孩。”他笑着说。那个“女孩”如今成了他的妻子,为他提供了创业的场地支持——他如今拥有了30名员工,其中包括 6 名工程师。

随着广交会临近,菲利普期待着与老朋友们会面,并寻找新技术的供应商。“这场展会不只是为了达成交易,它还是建立信任的地方。”他感慨道。

目前,已有近17万海外采购商预登记将参加第137 届广交会。菲利普也将携扬声器样品前往,去追寻声学创新潮流。

【出镜】南方+记者 唐子湉

【采写】南方+记者 唐子湉 GD Today记者 胡南

【摄像】南方+记者 钟志辉 张令

【剪辑】区楠英

【设计】刘子葵

【统筹】吴哲 欧阳妍

编辑 童慧 王瑾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