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为深圳地铁10号线题写站名的“山西姥爷”,终于抵达了他心心念念的深圳甘坑古镇。距离古镇的700多米之外,深圳地铁10号线甘坑地铁站站名,正是出自这位山西隶书书法家笔下。此次来到甘坑古镇,正是这位76岁老人深圳之行“心愿清单”中的重要一项。
3月27日,王朝珠的外孙女张嘉慧在社交平台上发起征集,希望为从未到过深圳的姥爷收集地铁10号线所有地铁站名的照片。这一暖心举动迅速得到网友们的热情响应,短短不到两天时间,便集齐了所有站名照片。深圳方面得知此事后迅速向王朝珠发出邀请。4月2日,王朝珠与家人从太原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就此开启圆梦之旅,实现了来深圳的心愿。
清明假期首日,王朝珠来到“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的甘坑古镇。起源于明清时期的甘坑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下古镇里正值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纸鸢游园会、缤纷樱花节等特色活动正在火热开展。
王朝珠体验了深圳时下热门的“科技单品”——机械外骨骼助行器,借助这一科技助力,他轻松漫步在石板路上,游历于古色古香的二十四史书院与充满客家风情的甘坑古镇之间。
深圳产外骨骼助行器,“山西姥爷”体验了!
在古镇中,王朝珠还与正在写生的小朋友们交流书法学习技巧,尽显对书法传承的关切之情,并为龙岗挥毫题字“趣龙岗 有意思”,还称赞二十四史书院为适合读书写字的“梦中书房”。
“山西姥爷”鼓励小朋友练好字:“咱们是中国人,要把中国字写好”
古风书院里挥毫题字
新型文化空间获“圈粉”
“这就是梦中可居住的地方,能在此读书写字,太幸福了。”
在古风浓郁的二十四史书院的花兮书房内,王朝珠有感而发,即兴挥毫为龙岗题字:“趣龙岗 有意思”。
他对这里不吝赞美之词,点赞二十四史书院为“梦中书房”,直言是读书写字的绝佳之所。
二十四史书院坐落于甘坑古镇北区,以“二十四史”这一国家级IP为主题,被誉为“深圳版《梦华录》”。书院内,众多古式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韵风华。
这里建有二十四史大书店、东坡书屋、杜甫书屋等八大特色书店群,集观景游园、展览图书、汉服雅集、书院茶膳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曾获2024龙岗区“十佳书香阵地”称号。
二十四史书院,是龙岗区近年来建设别具特色的城市书房之一。近年来,龙岗区积极推动文化建设,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破土而出。
大运公园U形湖畔的网红书吧大运书吧,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优美环境吸引众多读者;龙岗河干流碧道河畔的人文城市书房祥云驿,为周边居民提供了静谧的阅读空间;古树林立、珍藏古籍经典的吉华古树里文创空间,将自然与文化融合;还有句象书店、仓颉书吧、“她”书屋、刺猬自习室等各具格调的小众书店,也纷纷走入人们的视野。
这些散布在龙岗各处的特色文化空间,如同颗颗璀璨明珠,成为区域人文地理“封面”上的亮眼点缀,又似一部部生动立体的城市典籍,等待着有心之人去探索、去品味。
过去一年,龙岗区致力于将阅读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据统计,龙岗区现有图书馆、书吧书店共300多家,全区共建成40个直属分馆、172个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各类指标和服务效益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95万册,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已初具规模。
越来越多的城市书房开到家门口,让更多市民走进来、坐得住、离不开。这些空间让不仅让文艺生活幸福指数直线提升,还形成了显著的城市书房群落效应,推动龙岗区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最想看“光雅园”站
回到因书法结缘深圳的“起点”
在来深圳之前,王朝珠曾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中透露“想看光雅园(地铁站)”。
圆满!最挂念的光雅园站 “山西姥爷”来了!
在王朝珠为深圳地铁10号线书写的23个站名中,位于龙岗区的“光雅园”站对于他而言有着特殊意义,这正是他与深圳结缘的起点。
据王朝珠回忆,在一次书法活动中,他得知深圳地铁10号线面向全国征集站名题字。
在书友们的推荐下,他依照征稿要求,精心书写了隶书“光雅园”等字稿。他的隶书作品风格独特,圆润、饱满且洒脱,最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被选为优秀作品并成功应用于地铁站名。
2020年8月,深圳“最粉”的地铁路线——10号线开通。地铁10号线起于福田口岸站,途经福田区、龙岗区,止于双拥街站,线路全长29.3公里,共设24座车站。
这条10号线的开通,结束了平湖、坂雪岗、华为新城和梅林关以东片区不通地铁的历史,为深圳轨道交通再添一条“南北动脉”,极大地便利了市民出行,促进了西龙岗片区与市中心区域间的交流与发展。
当王朝珠收到深圳方面发来的地铁站牌照片,看到自己的书法作品被运用到实际的地铁站名中,成为乘客日常出行中随处可见的标识,内心满是激动与自豪。
这份跨越千里的认可,也让他对深圳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与期待。
从古镇漫步
看龙岗“有意思”城区建设蓝图
漫步在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的甘坑古镇,白墙黛瓦在绿树繁花的环绕下,营造出淡雅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街市。
身着汉服的少女悠然穿行于古巷之中,古老的客家围屋与炮楼静静伫立,诉说着三百年来的沧桑变迁,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魅力。
甘坑古镇不仅是客家文化的传承地,更是龙岗区“有意思”城区建设的缩影。
王朝珠在古镇中挥毫写下的“趣龙岗 有意思”,恰恰呼应了今年龙岗区全力打造的“有意思”城区定位。
今年初召开的党代会上,龙岗区首次向外界正式公布了城区的全新发展目标——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
这一目标的提出,彰显了龙岗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城市发展的深刻思考与积极探索,旨在全方位提升城区的综合竞争力与吸引力。
根据龙岗区“有意思”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三年行动方案),龙岗区将致力于提升龙岗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加快发展新型文旅业态、文旅消费模式,激发文旅产业创新创造活力,助力深圳建设世界级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使龙岗成为向往到深圳创业、生活的年轻人首选地。
以甘坑古镇为例,在该行动方案的指引下,未来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行动方案其中提到,龙岗区将打造烟火与科技交融的客韵之城。
方案明确提出,升级甘坑古镇,提升甘坑河公园品质,在甘坑古镇推进元宇宙游艺、沉浸式演艺等多元复合型文旅项目。结合大型客家古民居建筑空间特点,鼓励引进新兴业态,运用数字技术,活化老房子,展现客韵风情,吸引市民和游客沉浸体验。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通过文化与科技、旅游的深度融合,为龙岗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让“有意思”城区建设从蓝图逐步走向现实,为居民和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与文化享受。
从“山西姥爷”王朝珠的深圳之行中,人们看到一位书法家与城市的美好缘分,更见证了深圳市及龙岗区在文化发展、城市建设、人文底蕴、城市文明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与积极探索。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星罗棋布,地铁线路上饱含传统韵味的书法站名,古色古香的甘坑古镇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文旅创新,无一不彰显着龙岗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的精妙平衡。
随着龙岗区“有意思”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将为城区再添活力和新彩,吸引更多人与这里产生连接,在这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加速建设成为文化汇聚、创意迸发的活力场域。
撰文:刘越亚 陈嵘伟 陈静文 李嘉耀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万稳龙
部分图片和视频来源:龙岗融媒 深圳地铁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