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29个世界读书日这天,“书香龙岗”风景正好。
叶小钢、葛剑雄等文化名人畅谈自己的“人生之书”,央视主持人与市民们执书共读,赴一场风景中的城市诵读,鹤湖新居等一众城区文化地标亮相央视大型直播。
“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彦,现场与书友读者们交流文学创作,我国首家以茅奖文学为主题的社区书吧“主角·茅奖文学书吧”揭牌;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完整的古代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入藏”龙岗,未来读者们将有机会在“家门口”一睹我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代表作;
这段时间,70余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将陆续登场,把浓浓书香送至龙岗街头巷尾。
这也折射出书香龙岗的四时光景——阅读,不是读书日的应景,正在成为365天的常态。
假如龙岗是本书——
“家门口”的名家荟萃,滋养城市人文精神,充实着这本书的文化积淀;
别具一格的城市书房,全年超2500场的阅读活动,描绘出日益丰盈的城区人文“封面”;
而参与全民阅读的你我,都在这本书中留下一撇一捺、一字一句,共同书写着“书香龙岗”的章节。
◎
名家领衔
让阅读抵达更广阔人群
假如龙岗是本书,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正在为这本书增添人文厚度。
世界读书日当天,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龙岗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我的人生之书”央视读书嘉年华大型网络直播播出。
央视总台主持人们携手多位知名学者作家,接力分享“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的阅读经历和体悟。
神仙湖畔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里,一场草地读书会上,新加入龙岗的两位文化名人——葛剑雄和叶小钢,和学生们分享了读书心得。
“当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副会长到上海演讲,他认为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传统图书馆即将消亡,但是我始终不这么认为。因为图书馆不仅仅是寻求资源信息、看书的地方,我们还有一些人不仅把图书看成工具,也看成是人的生活,特别是人思想情感的一部分。有这样的读者,我想图书馆、纸本图书永远不会消亡。”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说。
今年3月,葛剑雄再次“回到”了图书馆,就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一职。
距离他上一次担任高校图书馆馆长已是十年前——2007年至2014年,葛剑雄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他表示,自己至少在三年聘期中常住深圳。
和葛剑雄一样,同样“南下履新”的还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创院院长,叶小钢在直播中分享了让他坚定学习艺术的“人生之书”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主人公塑造了一种动荡时期的英雄主义,我们可以从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人物的身上、人物的影子上找到我们自己应该有的共鸣,然后继续热爱生活、拥抱生活。”叶小钢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名家来到龙岗,开展一系列与阅读深度连接的文化活动,为城市播撒下文化种子。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开讲《红楼梦》,现场观众满座聆听古典与现代交织出的中式美学;
作家邓一光和国家一级编剧杨争光畅谈文化和影视,分享创作和阅读心得;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尹昌龙开讲诗歌里的古典中国;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高大伦揭秘距今3000年的文物之美,解析三星堆古蜀文化及艺术之美。
聚贤、共话、知新。
龙岗区积极引进名家智慧,文化名人们为市民荐书,与市民共读,引领城市阅读风尚,带领读者们一同感受阅读带来的心灵之乐、和美之乐、智慧之乐。
这些切面汇成龙岗生动的阅读表情,渐次勾勒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龙岗“大阅读”生态。
◎
城市书房
让读书地图再开新篇
假如龙岗是本书,散布其中的特色阅读空间就是人文地理“封面”上的亮眼点缀。
这些点缀其间的客家故居、独立书店、图书馆等文化地标,恰似一部部生动立体的城市典籍,静待有心人去探寻与阅读。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作家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节选片段在朗朗书声中被传诵。在央视读书嘉年华直播中,一场城市诵读快闪在龙岗区的多个文化地标接力进行。
央视主持人“领读人”和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龙岗市民,在龙岗图书馆少儿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鹤湖新居、龙岗河干流碧道珍珠滩等地,一起开启城市诵读,将随时随地阅读、随处随心阅读的理念传播开来。
近年来,龙岗区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破土而出。
大运公园U形湖畔的网红书吧大运书吧,龙岗河干流碧道河畔的人文城市书房祥云驿,古树林立、珍藏古籍经典的吉华古树里文创空间,以国家级IP“二十四史”打造的东方书院深圳二十四史书院,句象书店、仓颉书吧、“她”书屋、刺猬自习室等有格调的小众书店,走入人们视野。
越来越多的城市书房开到家门口,让更多市民走进来、坐得住、离不开。
这些空间让不少热衷探店的读者直呼过瘾,文艺生活幸福指数提升,城市书房群落效应显著。
过去一年,龙岗区将阅读拓展到各类型的城市空间,不断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据统计,龙岗区现有图书馆、书吧书店共300多家,全区共建成40个直属分馆、172个分馆和基层服务点,各类指标和服务效益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95万册,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已初具规模。
建设好阅读空间,就是将阅读之美与城市之美带给市民。
这些随时随处可见书香与美好生活相伴的场景,正在将热爱读书融入龙岗人的生活日常,成为读者感受书香生活方式的“世外桃源”。
◎
“阅读+”进行时
一年中平均每天进行7场阅读活动
假如龙岗是本书,龙岗的书香,可以从百花齐放的阅读活动中嗅出。
2014年起,“全民阅读”已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是全国最早推广全民阅读的城市,并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自2000年“深圳读书月”创办至今,已连续走过24年的书香之路。
自2019年起,龙岗区提出创建“全民阅读之区”的目标。
据龙岗区图书馆数据显示,2023年,龙岗区全年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2586场,参与市民187.7万人次。这意味着,一年中,平均每天就有7场阅读活动在龙岗区进行。
在龙岗,亲子阅读、家庭阅读阅读,成为滋养亲情的一种方式。
自2021年起,龙岗区“十大书香门第”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3年,涌现出许多读书尚学、崇文乐善的书香家庭,成为“接地气、联文脉、扬书香”的龙岗区全民阅读特色品牌。
一个个温馨鲜活的家庭共读故事,一项项精心设计的适合多年龄段的阅读活动,折射的是阅读正在龙岗蔚然成风的全貌。
在一场场不落幕的书展和阅读推广中,阅读成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选项,读书会、城市书房不断涌现的背后,正是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
当前,龙岗区大力推进“阅见龙岗”全民阅读工程,以“阅读+电影”“阅读+低碳”“阅读+集市”“阅读+音乐”等多元阅读创新模式,推动文化发展。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阅读的作用始终不能低估。将全民阅读的服务网越织越密,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城市底气,龙岗,一直在践行。
【撰文】刘越亚
【图片】龙宣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