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潮南⑤“赢商”关键仍在营商

南方+

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放眼潮南区,随处可见的是蓬勃向上的新产业新业态,是触手可及的新旧动能转换,是高质量发展的生长力量。

去年,潮南区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大抓项目、大抓改革、大抓发展、大抓创新,推动全区经济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拼经济、拼企业,潮南还需刀刃向内、自我革新。今年,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潮南将有哪些实打实的工作举措

聚焦主线,民营经济持续向好

把准方向,才能行稳致远。对潮南来说,“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主线任务,辅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使得民营经济支撑全区经济稳中向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潮南区民营经济发展质效良好,已成为潮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呈现“产业发展集群化、创新赋能高端化、品牌建设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当前,潮南区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产业发展集群化、创新赋能高端化、品牌建设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当前,潮南区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产业发展集群化、创新赋能高端化、品牌建设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1382户,突破10万户,其中净增市场主体4245户、企业1041户;完成社会投资备案2525宗,投资额264.80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位。

从发展视角看,潮南这种态势,有迹可循。一方面,潮南加快构建“1+4+N”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总面积1.3万亩的“1+8”园区建设,加速形成“万亩千亿”产业平台;高水平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阵地,省产业园潮南片获省批复按属地独立成园运作,园区企业用水、用电、用汽分别增长14.18%、13.16%、13.06%,承接产业转移项目6个,总投资21.4亿元。

另一方面,潮南是“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截至2024年11月,拥有4个技术创新专业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累计核准注册商标101782件、专利授权26983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全市各区县中排名靠前。

第三方面,潮南尤其注重商标品牌培育,创新开展“潮南优选”品牌建设,两批次严选出28家企业35个“潮南制造”名优产品,累计核准注册商标101782件、专利授权26983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全市各区县中排名靠前。而关于农业品牌,经过培育,潮南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个,绿色认证农产品1个,“圳品”认证2家5个产品,获得2024年省级“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创新培优实践点名单2家。

助企便企,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增后劲的主力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审批速度关乎项目落地成败,每一步都慢不得、等不得,需要有关部门助一把力、烧一把火,让速度快起来、效率高起来。

潮南区发改局局长郭兴荣介绍,为提升办事效率,让企业“快办事”,例如在项目招引、拿地、建设、投用等各环节都实施“小切口”改革,创新拿地即开工、分阶段许可、联办联审等制度措施,推动办事关口前移、服务前置,为项目节省开竣工时间6个月以上。同时,持续提升要素保障和服务质量,让企业“能办事”“办成事”,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今年,潮南将聚焦政策支持、制度实施、问题整治、服务优化等方面,助力企业降本减负。具体将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办事成本、用地成本、用能成本、人工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等方面发力,同时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注入“活水”。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增后劲的主力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投资、增后劲的主力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环境优则企业兴。比较亮眼的是,去年,潮南推进106项年度攻坚任务,依托宝安潮南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复制推广深圳先进举措和制度,在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区中获评第六位,居粤东西北样本区第一。

硕果累累的成绩,反映的是潮南优化营商环境的质效。透过这些亮眼数字,看到的是潮南高质量发展的力度,更感受到了这个城区的温度。

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对潮南来说,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潮南区发改局副局长许泽峰说,新的一年,潮南将深入实施“五新一升级一保障”,对照2024年省营商环境考评58个失分点,全力推动一个个失分点整改提升,健全政企直通车和常态化走访企业机制,完善全流程帮办、代办、联办等服务机制,用心用情服务好企业、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南方+记者 张伟炜

相关阅读

高质量发展看潮南①园区发展加速年,如何“加速跑”?

高质量发展看潮南②峡山街道:推进新型工业化,塑造更强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看潮南③县域消费升级,如何从“新”入手?

高质量发展看潮南④“制造”变“智造”,精细化工产业再升级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南方+ 张伟炜 拍摄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