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岭镇:打好环境提升战,推进“七个一”项目建设|奋进“百千万” 五华“镇能量”⑤

南方日报 南方+

每逢圩日,岐岭镇热闹非凡。集市上,各类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本地新鲜的农产品摆满摊位,吸引群众驻足挑选。圩镇两旁的建筑,统一换上了具有客家特色的外观装饰,尽显“客家酒镇·古韵岐岭”的独特韵味。

自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岐岭镇紧紧围绕省、市、县的工作部署,立足“客家酒镇·古韵岐岭”定位,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资源,全力推进典型镇建设。

岐岭镇全力推进典型镇建设。曾文敏 摄

岐岭镇全力推进典型镇建设。曾文敏 摄

锚定任务目标,抓住重点实现突破。岐岭镇着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重点打好“四轮驱动”环境提升战,全力推进“七个一”项目建设,壮大镇域综合实力,凝聚起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因地制宜▶▷

提升圩镇颜值

岐岭圩镇的变化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这种变化在居民生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圩镇经营摩托车店的郑焕仁颇有发言权:“现在的环境好太多了。”

推动重点项目先行实施,岐岭镇在该镇百万街至205国道东兴饭店以及桥南街打造一条美丽示范主街,双向长度约2.5公里。目前已完成259户建筑风貌提升,43户正在施工。

站在岐岭镇美丽示范主街,岐岭镇人大主席魏伟雄率先打开话匣子:“全力完成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全面提升圩镇面貌。同步进行的,还有205国道圩镇路段约5公里‘白改黑’、路灯安装、隔离带建设,‘三线’整治约1.8公里以及圩镇内街道路‘白改黑’工作。”

按照镇党委总体负责、指挥部主战、专班主建、全镇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岐岭镇构建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的“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建立健全指挥部会议、周例会、项目调度会议等制度,对标省市考核指标及重点区域路段,分区域、分条块细化施工作战图。

美丽示范主街是典型镇建设的重头戏之一。关于这项工作,岐岭镇在摸索中形成经验做法,其中规整“三线”尤为典型。

针对“三线”乱接、乱拉、乱挂现象,岐岭镇统筹资金400多万元,采用“政府+运营商+施工队”联合工作模式,以“捆扎清理”为主、“下地上墙”为辅的工作思路,通过清理废弃线缆、拉直捆扎线路、将线路隐于店招、规整横跨线路等有力措施,扎实开展美丽示范主街和三个典型村“三线”整治行动。

“过去门口乱糟糟的,店门口有四五根电线杆,由于历史原因都没办法动。”郑焕仁说,当工作人员提出要规整“三线”,他双手赞成,“我还主动让出一米宽的道路,拓宽路口。”

曾经杂乱的“三线”如今已不见踪影。通过相关措施,岐岭镇处理“三线”问题260多个,对圩镇示范主街开展高标准整治1.8公里,拔除废旧电线杆、路灯127根。

值得一提的是,岐岭镇还在百万街路口至卫生院的路段两侧铺设人行道。针对主街无法种树的客观条件,在人行道放置花箱提升主街绿化率,并结合酒文化元素添加人工草装饰,围蔽沿线变压器和铁塔,全面提升圩镇面貌。

多方协同▶▷

答好“治理考卷”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岐岭镇高度重视凝聚群众力量,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

凤凰村文化广场至罗经村石莱口河道处,岐岭镇精心打造了一条全长1.5公里的美丽河道,已顺利完成37栋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同时对沿途公园、休闲步道、绿化树木等设施进行全面提升。

“一到周末或晚上,周边的群众都会到此散步。”凤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忠强介绍,凤凰村在文化广场打造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目前已完成光伏长廊、篮球场、舞台、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并新增4块入口标识牌,种植了1600多棵树来进一步提升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

坚决打好生活垃圾治理歼灭战、打赢生活污水处理持久战、打好公厕管理攻坚战、“六乱”整治阻击战,岐岭镇干群深入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对圩镇区域、各村(社区)主干道、高铁沿线、房前屋后、坑塘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清扫工作。

自2024年8月以来,全镇已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活动60多场次,全面实施人居环境“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系列整治活动80余次,拆除危旧房、废弃房及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27处,合计拆除面积18835平方米,全力补齐卫生环境短板。

干部在积极行动,群众也积极参与其中。

针对凤凰村文化广场旧入口偏小的问题,岐岭镇重新选定一处地方作为美丽河道和生态小公园的入口。“该入口的土地原先是周边群众的,大家都很支持,愿意腾让出来,目前施工正在有序推进。”

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进“百千万工程”,岐岭广泛动员群众,凝聚攻坚力量,并成立了村级“百千万工程”助力基金,发放倡议书,广泛发动企业家关注、参与、支持人居环境提升、农房风貌管控、群众休闲场所、道路提升等“百千万工程”民生项目。自攻坚行动以来,已募集助力金180万元。

“镇上联合回乡联村工作队、县直单位等力量,实行县镇村干部挂点包户责任制,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房风貌提升。”魏伟雄介绍,目前全镇完成农房风貌提升478户,正在施工130户。

汇聚资源▶▷

激活“发展引擎”

“好有特色,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岐岭高速出口,两个巨大的酒瓮格外引人注目。酒瓮元素以及绿美元素,在岐岭镇显而易见。

典型镇建设,不能是单一维度的发展,产业的持续兴旺发达才是实现长久繁荣的坚实根基。岐岭镇充分依托“客家酒镇”这一独特定位,深挖酒文化产业潜力。

2024年2月1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社会公示,决定将382个品牌认定为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其中,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长乐烧入选。

扎根五华县岐岭镇,长乐烧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素有“南国佳酿”之美称,在明代万历年间便有“一滴沾唇满口香,三杯入腹浑身泰”之誉,2020年至2023年连续四年获评“华樽杯品牌价值200强”。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广东长乐烧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杜丹丹表示,“企业同样在反哺社会,最直接的就是带动当地的就业,推动酒产业的发展。”

对照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特色镇指标清单,结合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和长乐烧酒业浓厚酒文化底蕴,岐岭镇选定长乐烧酒业作为3A级景区进行申报打造,通过新建停车场、增设景观小品、提升游客中心等措施,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

“用好当地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真正让企业做大,产业做强。”杜丹丹介绍,将进一步做好长乐烧酒文化博物馆的运营,加快实现非遗文化价值转化,为其品牌赋予文化价值,不断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汇聚资源激活“发展引擎”,岐岭镇正全力推动罗经菌菇基地、华源废矿油循环利用、黄塔鸭蛋养殖等一批产业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并充分发挥11名“产业村长”领头雁作用,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推动南薯粉丝、沃柑、百合花、丝苗米等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岐岭镇美丽圩镇客厅,设历史沿革、建设发展、产业宣传等功能场景,设置岐岭本地特产和五华特产展示区,同时有休闲座椅、茶水供应、自助售卖机等设施,逐渐成为岐岭圩镇形象的展示窗口。日常,市民群众既可以进来了解历史、购买产品,也可以在这里休闲小憩。

“这些都是周边的农产品,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和销售。公司所在地就是岐岭镇美丽圩镇客厅,可以说是一地双用。”在五华县岐岭镇强镇富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细辉一一介绍着货架上的产品。

自2023年6月运营至今,岐岭镇强镇富村公司已累计销售农产品达100多万元,并着力引进两个产业项目。“既可以解决当地200多人的就业,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刘细辉说,围绕着产业兴镇的目标,还将继续做好“内联外引”工作。

相关阅读>>

“三化”并举力促水寨镇“百千万工程”见实效|奋进“百千万” 五华“镇能量”①

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河东镇聚力“六个抓”|奋进百千万 五华镇能量②

转水镇:“小积分”促进乡村“和美善治”|奋进“百千万” 五华“镇能量”③

高铁流量变发展增量,华城镇如何实现|奋进“百千万” 五华“镇能量”④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曾文敏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