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高原起高峰,可园中学“跻峰计划”助力教师专业深度发展

教育莞家
+订阅

2023年9月,东莞市可园中学(下称“可园中学”)携手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团队,推出了“1+1+2/3+N”卓越教师提升项目(下称“跻峰计划”)。通过建立专家进课堂课题项目组,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学校师资提质。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南方+深度报道:

治校观察|联动高校强师赋能,可园中学如何下好这盘大棋?

“跻峰计划”实施成效如何?教师获得感又表现在哪些方面?近日,可园中学举办项目总结表彰会,南方+记者再次走进学校,看以师资提质为核心不断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心剂背后,可园中学“跻峰计划”带来的启发与意义。

教师登台阐述收获思考

“跻峰计划”,寓意“筑高原,起高峰”,即通过学校专业引领与规划搭台,带动教师实现持续的、高质量的成长。

据悉,自“跻峰计划”启动以来,可园中学共组织了4场大规模的专家与名师“双导师”进课堂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磨课、赛课以及同课异构等活动,对老师们进行因科施策、量身定制的专业指导。

“跻峰计划”实施以来,可园中学共组织了4场大规模的专家与名师进课堂活动

“跻峰计划”实施以来,可园中学共组织了4场大规模的专家与名师进课堂活动

每一场活动的开展,都是一次深度的学习与提升。一年多来老师们都有哪些收获?在项目总结表彰会上,可园中学文科组与理科组的教师们纷纷登台,展示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也分享实践过程中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为与会者带来一场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

有老师注重理论与专业的研究突破,也有老师注重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实施。比如,王珂老师以其独到的见解,分享其在情境创设与“学教评”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实践;韦红老师带来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概念教学实践汇报;聂炳南老师以“高峰既起勇攀登,筑梦教育永追求”为主题,激情澎湃地介绍自己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的具体策略。

总结表彰会上,可园中学文科组与理科组共9名教师登台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悟

总结表彰会上,可园中学文科组与理科组共9名教师登台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悟

从理论研究到策略实施,从课堂教学到生活中的教育案例,老师们在思考、更在实践。比如,林海文、高绮霞两位老师将可园中学的景与物纳入课堂,前者通过摄影构图法的解析阐述数学的美学意义,后者通过校园光影变化来深化课堂教学。

老师们的分享,是对“跻峰计划”实施效果的直观呈现,也是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深度思考。

可园中学校长舒妙珠

可园中学校长舒妙珠

“‘跻峰计划’自启动起,便承载着学校对品质课堂、品质教师和品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可园中学校长舒妙珠在项目总结中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见证了教师们的成长与蝶变。他们通过实践的磨砺、同伴的互助、专家的引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了更新,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也在教学成果上屡创佳绩。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可园中学获得23项省市级奖项,老师中82人次的论文、199人次的课例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项。

问卷调查直指项目成效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背后是自我成长的期待与坚持不懈的努力,收获则是水到渠成。

为了更直观呈现一年来老师的成长与收获,为此可园中学面向教师做了一份“跻峰计划”结题调查,围绕项目实施后教师能力提升情况、工作态度与职业信念变化、专家进课堂特色与效果、对项目未来展望等进行调查。

其中,在教师能力提升情况问卷中,超六成教师表示教学基本功、教学组织能力与管理、对科学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评价等均得到提升;在对项目进行总结时,项目提供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提供了在课堂上实践/应用新思想和新知识的机会等选项最受教师青睐。

从教师视角出发展望“跻峰计划”,超七成教师希望通过项目开展,继续提供典型课例学习与专业化个性化指导。

在“跻峰计划”中勇攀高峰、成果显著的教师们获得学校表彰

在“跻峰计划”中勇攀高峰、成果显著的教师们获得学校表彰

“参加项目后,通过‘双导师’进课堂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也帮助我构建起高效课堂的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总结表彰会上,可园中学还对在“跻峰计划”中勇攀高峰、成果显著的教师们给予表彰,获奖教师代表刘海涛分享自己的参与感悟与成长历程。他直言,“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尝试都是进步的阶梯,期望在这个卓越平台,继续稳步前行,不断超越自我。”

教师发展久久为功,可园中学总结表彰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落幕。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也为学校锻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推动高质量育人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可园中学党委书记陈泽林

可园中学党委书记陈泽林

“‘跻峰计划’的实施初衷,旨在通过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可园中学党委书记、可园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陈泽林强调,研究型教师应具备问题意识、行动意识、理论意识和持续进步意识。展望未来,他透露学校将以“跻峰计划”的成功实践为契机,组织更多高质量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可中教育教学新高地。

【专家声音】

“明确自身定位,努力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大师”

可园中学“跻峰计划”携手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团队开展,总结表彰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丽燕以及项目负责人、博士生导师钱扬义受邀参与教师分享点评。南方+记者也特别对话钱扬义,听他阐述项目开展的意义与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丽燕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丽燕

在文科组教师分享中,黄丽燕点赞教师的课例展示,她指出教师们不仅重视情境创设,将多模态理念融入课堂,而且教学设计科学系统,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现场,她还从课堂改革的角度出发,鼓励老师们持续探索、不断创新。

在文科组教师分享中,钱扬义从情境激趣、探究归纳与流程建构等方面肯定了老师们的上课模型,他同时表达了对教师们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鼓励教师们明确自身定位,努力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大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跻峰计划”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扬义

“跻峰计划”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扬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对于可园中学“跻峰计划”的实施,联合高校做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建设,钱扬义透露此举体现了学校办学的前瞻性,“在省内我们多联合高中学校来做,这是我们和初中学校开展的首个项目,且实施的全学科项目,由此可见学校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

“跻峰计划”通过建立“双导师”制,逐步开展从“诊断不足-强化训练-同课异构-汇报课”层层递进的专家进课堂活动,建起“备课-打磨-专家/名师引领-反思提升”良性循环、以点带面的成长路径,帮助老师成长有资源、有方向、有目标、更有动力。

南方+记者 黄婷

东莞市可园中学供图

编辑 李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