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祖国版图最西极,以往不少文章里提到的都是这些年才通水、通电的内容,与吉根乡相关的,更多是遥远边疆、经济发展落后这样的描述,与诗和远方毫无关联。
从这一两年开始,有些关于吉根乡旅游的报道,视频制作虽不算精良,但有不少游客留言点赞,这背后的变化是什么,值得去了解。于是,我们从广东跨越大半个中国,历经5000多公里的路途到了吉根乡。
到达的第一晚就碰到了马小亮书记。深夜,他去餐厅等候去西极打卡完回来的游客。让人惊讶的是,在这么偏僻的地方,竟有如此现代化的餐厅和酒店。闲谈中,听到他讲起自己的经历,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到吉根乡后做了哪些工作,种种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吉根乡的超市。
一年,就可以让一个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高海拔的自然条件、千头万绪的繁琐工作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在这背后,是马小亮想做事、做成事的职业追求。
很多细节可以看出他的用心,比如他习惯自己开车,随时去附近看看最近井打得怎么样,乡里的一切情况他都熟悉,每个村民都能叫得上名字,作为乡书记,他更像他们的知心大哥。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挂在嘴边的口号,更多是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些事。村民要卖青稞,找到他询问情况;咖啡店小摊主有什么想法,直接去办公室跟他聊天;路上随便遇到个游客,很自然地互相加微信、留电话。
情怀和担当,马小亮把这样的理念付诸在了工作中,即便高原让他的高血压症状更重,也经常顾不上家里。
人终其一生要有什么样的追求,不同的人答案不同。不得不让人敬佩,就是有这么一批人,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祖国边疆大地。“无怨无悔”或许很难,但最可贵。
更多阅读
文字:南方+记者 曹嫒嫒
拍摄:南方+记者 郑新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