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陲第一乡”的守望|天涯比邻⑦

南方+

05:15

“西陲第一乡”的守望

点位背景

帕米尔高原地处中国、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这个地区不仅是中国的最西端,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拥有着复杂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矗立于帕米尔高原之上,是中国四个“极点”中的一个,这里是中国“最晚迎来朝阳、最晚送走夕阳之地”,被誉为“西陲第一乡”。

“欢迎您来‘西极’打卡,观落日余晖,看最晚日落。”9月底,在西极塔,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党委书记马小亮一遍遍用手机录制宣传视频,准备迎接马上到来的国庆旅游旺季。

吉根乡党委书记马小亮在西极塔录制短视频,推广吉根乡旅游。

吉根乡党委书记马小亮在西极塔录制短视频,推广吉根乡旅游。

吉根乡位于中国版图的“鸡尾”处、祖国的最西端,每一天祖国的最后一缕阳光都会在这里落下。虽然地处边陲,但当地百姓口中流传着一句话——“这里离祖国的心脏很远,却离主权很近”。

很多人追逐的远方,也曾遇到亟待发展的难题。为此,吉根乡贯彻执行国家“兴边富民”战略方向,通过发展“西陲第一乡”旅游经济,走出了农牧民增收的道路。

青年干部的选择

临近晚上10点,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一点点余晖落在远处绵延山脊。

马小亮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乡政府一楼开放给来旅游的露营背包客过夜,放心不下的马小亮习惯在院子附近转转,遇到游客就上前主动打招呼,询问对方住宿情况。

马小亮是甘肃定西人,他的父亲曾在新疆石河子打工,小时候,父亲一遍遍地跟他讲起新疆的故事。去新疆看看,也成了萦绕马小亮心头的人生愿望。

大学快毕业时,马小亮正巧碰到新疆招录高校毕业生计划,抱着为祖国服务、支援边疆建设的想法,通过报名选拔,他来到了位于新疆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去年8月,马小亮任吉根乡党委书记,工作地从最西部的自治州再往西,搬到了最西边的吉根乡,日常也从和办公室材料打交道换成了服务基层老百姓。

马小亮在旅游点查看客流情况。

马小亮在旅游点查看客流情况。

地处帕米尔高原深处的吉根乡,每年有长达半年的冬天,同时土地贫瘠,多为荒漠戈壁,自然条件恶劣。

“去年,乡政府对面还只有一个餐厅能吃饭,而且比较简陋。”刚开始,马小亮很焦虑,如何带动当地发展、改善百姓生计成为摆在他眼前亟待首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旅游,着力打造“西陲第一乡”招牌——在马小亮带领下,吉根乡党委、政府确定了这条乡村振兴的路子。

变化很快随之而来。9月初,吉根乡政府大院对外开放,让游客住在院子、车停在院子,并为他们提供热水和充电服务。这一做法通过游客们口口相传,让更多人知道“西极”、来到“西极”,最多时每天有20多辆车露营。

“体淳朴民风、观西极日落”的网红标语也吸引了疆内外超过10万名游客来游览打卡,带动了乡内农牧民增收累计超过30万元。

随后,马小亮又牵头招商引资近1000万元,引进酒店、餐饮,引导当地百姓积极参与劳动致富,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当地人开的饭店。

当地人开的饭店。

乡政府附近从晚上一片漆黑到灯火通明,从前的垃圾场上建起了现代化酒店,还新开了旅游餐厅……马小亮感受着吉根乡一天天的变化,让这里变得越来越好的信念更加坚定。

兴边富民的探索

在西极塔眺望,蜿蜒绵亘的昆仑山脉尽收眼底。新修整的观景平台和休憩平台提供了绝佳的观景与休息场所。

一对新婚夫妻骑行客专程从西安过来,在西极塔拿出喜字拍照。他们的愿望是走遍中国“四极”,这次西极的体验让他们连呼“值得”。

“当我看到石碑上刻的‘一生只干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这句话,十分感动。”在妻子看来,这一趟旅程不仅圆了自己的心愿,更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以来,每到假期,西极塔人潮涌动,各地游客来祖国最西端打卡。刺绣以及烤肉、抓饭等特色美食……牧民们纷纷支起小摊,做起了小生意。这几个月,趁着新疆旅游的热度,牧民们又做起租马的生意,每天在停车场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

吉根乡当地人牵着马匹到旅游区拉客赚钱。

吉根乡当地人牵着马匹到旅游区拉客赚钱。

这样的转变,是他们从来没想过的。

位于群山皱褶之中的吉根乡,有上百公里的边境线,大小数十个通外山口和河口。自古以来,道阻且长的帕米尔高原神秘而不乏故事,著名的英雄史诗《玛纳斯》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

而说起吉根乡,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她几十年如一日,在边境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感动无数国人。像她一样,很多人世世代代都守护着祖国的边境,有2000余名柯尔克孜族农牧民在这里生活、放牧、护边。

当地百姓世代延续着对家国的忠贞,然而却一直苦于找不到经济发展的太多出路。

去年开始,游客突然增多了后,吉根乡斯木哈纳村的十几家村民也趁机把房子改成民宿,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一个客人一个床位一晚上100元,包一顿早餐。”村民阿迪力·穆萨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看到村里子人们都改造房子出租,他也花了几万块钱重新布置了下对外营业。

通过开民宿,阿迪力不仅实现了增收,还交到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他计划着后续还要把房子再装修下,招揽更多游客。

今年4月开始,吉根乡日均客流量近千人,群众旅游性收入从零起步,增长到200多万元。

为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感,5月初,乌恰县西极时光景区配套项目开工,投资1.5亿元打造高空索道。除了西极打卡,当地还计划着把爱国、戍边这些动人的具有吉根乡特色的文化符号融入景区中,让吉根乡越来越火。

边境乡的守望

如今,吉根乡酒店、餐饮、民宿企业已有六家,后续还计划筹建一个加油站。

经过吉根乡政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右侧的牌子,上面写着:“乡政府院内对外开放,免费提供露营场地、热水、公厕”。

吉根乡乡政府门口贴着“免费对外开放”的告示。

吉根乡乡政府门口贴着“免费对外开放”的告示。

已经离开吉根乡一个多月的河北邯郸游客,在直播时被问到去新疆怎么玩,他热情推荐吉根乡:“那里是祖国的西极,能看到中国最后一抹夕阳,那里的人太热情了,乡政府大院可免费露营。”

人气旺、口碑好,也吸引了企业的目光。如今,已经有大的旅游投资集团来洽谈合作,想集中连片打造西极塔以及周边的村庄、白桦林等。

民生工程也在推进中。这半年,吉根乡打了两口井,解决了两个村将近千人的生活用水问题。第一口井打好的那个晚上,马小亮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

随着吉根乡的声名远播,马小亮的故事也在网上火出圈。他在网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方便随时回复游客的询问。手机通讯录里的朋友更是来自全国各地,不断有人发信息咨询旅游情况,也有无数结束行程后的游客发来的点赞和感谢。

雨夜,马小亮在乡政府大院里询问游客是否需要帮助,并建议他们改到政府办公楼一楼大厅搭帐篷。

雨夜,马小亮在乡政府大院里询问游客是否需要帮助,并建议他们改到政府办公楼一楼大厅搭帐篷。

如何让吉根乡有更好的发展,马小亮一直在思考。他坚信,等到明年游客再来吉根乡时,会有更好的体验。

“我在黄土高原山沟里长大,到现在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能为当地百姓做点事,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朋友做点事,我觉得很有意义。”马小亮说。

现在的乡政府大院,不仅多了天南海北的客人,也多了为他们服务的“00后”。李海波就是其中一员,今年初,冲着心中的“英雄梦”,他通过公务员招录,考到了吉根乡。

从湖南到遥远的边疆,刚来时,看着荒凉的西部风光,李海波也有过心里落差。

这几个月,跟着同事,李海波起早贪黑奔波在工作路上。虽累,但他真实感受到了吉根乡的变化,他语气坚定地说:“这条路选择对了,做有意义的事,就不会觉得忙。”

“就像我们这个楼上写的那句话一样,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赢。”李海波说。

更多阅读

记者手记:无怨无悔的人生追求

专家观点:打造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乡村堡垒”


总策划:刘启宇 黄灿

监制:侯小军 徐林

统筹:胡念飞 罗彦军 王海军 郑幼智

执行:曹嫒嫒 李杰伦 张由琼

文字:南方+记者 曹嫒嫒

拍摄:南方+记者 郑新洽 

剪辑:南方+记者 万稳龙

设计: 谭唯 潘洁

通讯员:李雅轩 

编辑 彭正子 李杰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