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阳光洒在教室的窗台上,校园里书声琅琅。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及三尺讲台上的身影,成为学生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温暖符号。正是这些平凡的身影,撑起了千万个孩子的梦想。
2024年9月10日,值第40个教师节,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分享了从业经验,给广大教师群体送上节日祝语。
“00后”小学体育老师彭及炫。
“00后”中学语文老师傅丽莉。
“00后”语文老师傅丽莉今年刚刚走上讲台。虽然是教学中的“新手”,但相似的思维方式使她与学生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迅速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从小在惠州长大的她,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教过她的老师,“我感受到教育的传承,我非常感激我的老师,我正在将他们教给我的知识,传递给我的学生。”傅丽莉说。
“90后”小学语文教师吴忻怡。
“90后”中学音乐老师石丹慧。
在日常工作中,“教学相长”是多数新晋老师入职以来最深刻的感悟。“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更纯真,我需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们也在促进我进步。”“90后”语文老师吴忻怡说。同样是“90后”音乐老师的石丹慧,也有相同的感受,学生们经常与她分享他们喜欢的流行歌和歌手,“从学生身上我也能了解到很多新东西。”
“80后”中学思政老师蔡慧。
“80后”小学数学老师陈婉佳。
对于“80后”数学老师陈婉佳来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风格至关重要。在教学岗位深耕了13年的她,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计了专门的教学方案。“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不仅要关注本年级的教材,更要参考高年级的课程”,陈婉佳说,“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更要做好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衔接。”
“70后”中学化学老师李彦辉。
“70后”小学音乐教师黄素冰。
已经有27年教龄的音乐老师黄素冰,经历了从传统课堂到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巨大变革。作为“70后”,黄素冰感受到“后浪”的力量,“刚毕业的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设计新颖。”为此,黄素冰常常跟新老师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上好每一堂课。
“60后”小学语文老师黄晓君。
当老师,是一件让人充满成就感的事。看到自己的学生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语文老师黄晓君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和自豪。身为“60后”教师,回忆起30余年的教学经历,黄晓君认为,教育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陪伴。“我能够把这些孩子教好,就是我最大的成就。”黄晓君说。
“60后”中学生物老师胡龙蔚。
“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今年教师节,“60后”生物老师胡龙蔚给广大教师群体送上了寄语,“希望新老师能够接住老一辈教师手中的火炬,勇于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在照亮学生前行之路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成长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在不同的阶段,老师们对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感悟,但一致的,是那份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耕耘,无数孩子才得以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起航。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张国威 南方+记者 谢志清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