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时评|南海为什么要到“贺富”的地方,开一场改革座谈会?

南方+ 记者

文|黄艳姿

越是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越是要记得来时的路。

45年前,南海第一批“万元户”诞生在丹灶南沙。次年1月,在“敲锣打鼓贺富”的传奇中,南海走上了一条影响此后数十年的改革之路。

45年后,还是在丹灶南沙社区,一场主题为“丹灶万元户现象与三中全会精神”的座谈会在这里举行,当年“贺富”的亲历者、如今南海改革的推动者、践行者坐在一起,从历史实践中总结改革精神、改革经验。

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让南海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仍然将是改变南海的关键一招。

8月8日,“丹灶万元户现象与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南沙棋盘村陈氏大宗祠内举行。戴嘉信 摄

8月8日,“丹灶万元户现象与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在南沙棋盘村陈氏大宗祠内举行。戴嘉信 摄

 1 

南海的改革故事,要从46年前讲起。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次年年初,南海明确提出“既要粮满仓,又要荷包胀”,大胆地喊出了“谁先富谁光荣”的口号。

为了打消群众顾虑,南海县委、县政府作出承诺:无论是哪一个大队,今后凡是率先实现社员人均分配400元的,县委领导亲自带队前往祝贺。

1979年年终结算,南沙大队首先实现人均分配超400元的目标。于是有了1980年1月,时任南海县县委书记梁广大带队,敲锣打鼓到南沙大队“贺富”的改革佳话。

过去46年来,南海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前沿,为改革探路、为发展破题,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其中,1980年到1982年三年“贺富”期间,《人民日报》刊发南海改革发展的文章多达18篇,连续三年登上了头版头条,社论《象南海县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评论员文章《象南海县这样坚定地前进》,充分肯定了南海做法。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南海地区生产总值在“十二五”期间突破2000亿元大关;“十三五”期间突破三千亿元大关,并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去年,南海多项经济指标位列佛山五区第一。

今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此时的南海,已连续10年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二名,并四度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区6个镇全部入围全国百强镇前50名。

但毋庸讳言,诸多工作正在经历“爬坡过坎”的艰难阶段,经济工作面临较大压力,改革工作也已进入深水区。

在这个关键时刻举行这场座谈会,南海的意图很明确:以史为鉴,总结经验,再燃激情、再次出发,以改革让南海更活、更富!

座谈会前,南海区区长王勇等人参观“大潮起南海——南沙之路”展览。戴嘉信 摄

座谈会前,南海区区长王勇等人参观“大潮起南海——南沙之路”展览。戴嘉信 摄

 2 

一个地方的发展,要走得更远、更高,就必须牢记来时的路。

这也是这场座谈会放在丹灶举行的原因:丹灶,是南海改革的先锋和典型。

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丹灶南沙就以小五金带动大发展,至七十年代末,诞生了南海第一批“万元户”。1979年到1980年,南沙连续两年蝉联南海“首富村”,也有了“敲锣打鼓贺富”的改革佳话。此后,从小五金开始,丹灶逐渐形成五金、机械行业等优势产业,成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

进入21世纪,随着传统产业竞争加剧,丹灶再次先行一步,“押注”新兴产业。2009年,在国家还未着手布局氢能产业发展时,丹灶率先将氢能产业建设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朝阳产业。

那时的氢能还鲜为人知,丰田在全球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乘用车Mirai还没有推出来,国际上没有成熟的产品呈现,国内也没有多少地区关注和发展氢能产业。

两年后,丹灶腾出成片土地,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燃料电池汽车“心脏”——动力装置提供核心配件。又两年,燃料电池与氢能技术应用暨产业发展国际峰会在丹灶举行,丹灶又一次埋头跑成了“领头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丹灶继续在产业革新上发力,正式启动规划面积达48平方公里的仙湖氢谷建设,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氢能技术先行地、高端氢能产业集聚地、先进氢能社会示范区,并引进一批国电投绿动氢能、康明斯恩泽、清能、攀业等氢能产业头部项目。

仙湖实验室。戴嘉信 摄

仙湖实验室。戴嘉信 摄

与此同时,发力智能安全应急产业,建立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引入徐工建机、健博通、安林等行业龙头企业。

如今的丹灶,是南海提出要打造的三个新兴千亿产业集群中,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智能安全应急产业集群的“主战场”。

丹灶的历程,很大程度上是南海改革开放历程的缩影。

今天的南海也在期待,在每一轮改革浪潮中都能跑快一步的丹灶,这次能否继续冲在前、作先锋,再次书写“贺富传奇”。

 3 

回顾历史、致敬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超越历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一场座谈会上,“贺富”的亲历者、改革的推动者与发展的见证者从改革的“起点”,梳理出了南海改革成功的逻辑:党委政府解放思想,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高调“贺富”,以实际行动肯定和支持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摆脱贫困、发展生产,追求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最终促成和推动了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浪潮,解放农村生产力。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如何把握机遇,在高质量发展这条路走得更远、更稳?从前面几十年的经验来看,南海思路明确:要以改革让南海更活更富。

围绕这个命题,在这场座谈上,南海区区长王勇道出了南海必须激活、落实的“三种力量”。

要顺应时势发展,想方设法让地尽其力、物尽器力、人尽智力,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激活全社会活力。南海不沿海、不沿边、非特区,也没有重大工程,凭何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关键就是当时的南海县委县政府激活了全社会的活力,形成发展的巨大合力。站在新一轮的改革征程上,过往的宝贵经验不可丢,更要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集体经济改革、城产人文并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共治共享等,将是新一轮改革的发力点。

要落实先导执行力。这是蓝图变为现实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如何实现?就要靠科学决策、系统思维、先锋意识。

改革开放在过去四十多年间改变了南海的命运,书写了南海的辉煌。

南海也必将依靠改革开放,在未来续写南海传奇,闯出更广阔的天地。

期待,新的“贺富”传奇!

相关阅读:

回到“贺富”地,南海许下新诺言:以改革实现更活更富!

回到“敲锣打鼓贺富”的地方,南海发出改革再出发的信号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