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直冲村:冲刺全市首个“亿元村”|江门典型村调研

南方+

走进江海区外海街道直冲村工业园区现代化的厂房,生产线规划有序,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2006年以前,这里还是连1平方米正规厂房都没有的自留地;如今,这里建起了3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吸引了近百家企业进驻。

通过“街道+村+园区”的发展模式,直冲村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盘活村级留用地,推动村集体收入在15年间提升超30倍,鼓起村民的“钱袋子”。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直冲村已在江海区率先成立强村富民公司,铆足干劲冲刺全市首个“亿元村”。

村强我强的致富之路

“那时候,直冲村集体经济靠收地租和征地款利息维持,当时村集体年收入只有约190万元。”直冲村党委副书记陈雨旺回想起二十年前人口众多但经济薄弱的直冲村。

直冲村。

直冲村。

2006年以前,直冲村集体经济靠收地租和征地款利息维持,是江海区里面的“差等生”;2023年,直冲村集体收入超过6400万元,一跃成为江海区村集体经济第一名。

这样的改变,源于一次创新的尝试。2006年,恰逢政府征用直冲村土地,并返还工业用地和征地款。当时各村小组统筹大部分征地款,存在银行获取利息,以利息为分红分配给各村小组村民。

时任直冲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郭卫强再三思考,决定把工业用地和征地款由村集体整合统筹来“办大事”,最大限度凝聚村民共识,推动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

当时,在江海区、外海街道两级党委的指导支持下,村“两委”班子迅速召集各村小组征询意见,制定以“众筹融资、集约用地、筑巢引凤”的发展思路,承诺以高于当时银行利率——每年按7.2%的固化利率给各村民小组作分红,利用村集体提留30%的征地款和整合村民小组35%的征地款资金,盘活留用地资源,建起直冲村的首个村级工业园。

当时这样“冒险”的做法,引来了不少村民的担忧与质疑。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积极征询各村民小组意见,打消村民小组对投资可能失败的担忧和疑虑。

在60亩自留用地上,直冲村在2007年末建起总面积5.6万平方米的直冲工业园A区。但是,刚建起的工业园区就遇上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工业园区的首个来自香港的客户,甚至因此放弃定金。

“遇上‘金融风暴’谁也无法预料,所以我们只能降低租金,吸引周边城市企业落户。”陈雨旺介绍,“期间,我们顶住压力,按期支付各村小组的投资利息,稳住大家的信心。”

2008年末,经济逐步复苏,工业园区迎来首家企业,租下5000平方米的厂房;2009年初,企业陆续进驻,并在2009年全部完成招商。

直冲村工业园的“第一桶金”,让直冲村村民坚定信心,团结一致走上村强我强的“直冲之路”。

强村富民的如“亿”算盘

在直冲工业园A区完成招商以后,参与“投资”的村民小组收到“真金白银”的分红收益。村民算了这样一笔账,当时自留用地出租的租金为每年每亩6000元,建成工业园区后,每月每亩租金也有近6000元,相当于整地出租的12倍。至此,全村19个村民小组积极投身村级工业园项目。

直冲村建起了3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

2010年至2019年间,直冲村成立江门市直冲物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抵押土地和厂房融资的方式,建成了直冲工业园B区和C区,进一步扩大了产业规模。

每建起一个工业园,直冲村都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我们不会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上。”陈雨旺介绍,“为了规避行业风险,我们尽量引进不同行业的企业,并筛选企业的资质。”在直冲工业园中,约有60%为灯饰企业,40%为家电企业和五金企业。

目前,直冲村已经建起总面积3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08年的不足200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6400多万元。

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统计,直冲村组两级分红总额超过2000万元。每位村民都尝到分红的“甜头”,15年间分红增加超过30倍。

外海街道直冲村党委书记郭卫强表示,过去,村里抓住村级工业园建设的改革发展好时机,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量的提升”,如今则要抓好“百千万工程”机遇,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2023年,直冲村注册成立了江门市直冲村强村富民物业有限公司。强村富民公司进一步整合村集体项目,有序开发改造工业留用地和商业留用地,为村集体创造增收条件。

依靠强村富民公司,直冲村集体的沉睡资产有望全面盘活。今年,该村将盘活40亩工业留用地,拟建约6.8万平方米厂房和1.3万平方米宿舍,争取2025年下半年竣工出租,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60万元。利用现有商业留用地,力争2025年完成建设约9000平方米商业体并投入使用,预计增加租金收入约1000万元;开发243.72亩自留用地,预计增加租金收入约2000万元。

预计2028年底,直冲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1亿元。奔着“一个小目标”的梦想,直冲村正朝着全市首个“亿元村”目标加速冲刺!

全民共享的发展红利

在直冲村横沥河畔景观带,沿河风光带增添了一条法治文化长廊,成为附近居民群众日常休闲小憩的地方。

乡村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好,直冲村全民共享发展红利。近年来,该村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人居环境升级改造:推进环境整治,对辖区内河道、违搭乱建、巷道路面等进行全面整治;基础设施提升,修建党群服务中心、大型党建广场、退役军人服务站、多个老人活动中心和小公园等基础设施,全部开放给村民学习、休闲、娱乐使用;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借助具有历史底蕴的龙溪桥、五丰桥、前进桥形成的水岸空间,打造包括乡贤事迹展示长廊等在内的“一场一桥一站一馆四长廊”,既有特色又有“侨味”,实现传统文化、侨文化、红色记忆等多样化展示。

直冲村共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人居环境升级改造。

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直冲村聚焦民生公益,为村民谋取“看得见”的幸福。直冲村在实施医疗二次报销、各类特殊群体节日慰问金、大学奖学金和老人生果金、生日金等各类村民福利项目的前提下,更是推动强村富民公司与直冲慈善联谊会“跨界合作”,在江海区率先试行“全民慈善”模式。

据介绍,直冲村在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全体村民、乡贤及企业、社会热心人士等广泛筹集善款约1300万元建立“村民共富基金”,其中侨胞捐赠的300万元善款用于参与扩建外海中心小学,新增学位约1200个,满足村民及外来人员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其余慈善资金通过投资强村富民公司的方式,参与到村级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中,每年将产生约70万元的固定分红。该分红资金用于开展助老、助学、助困、助医、助残等工作,保障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调研手记

外海街道直冲村,在不足二十年里实现“弯道超车”,走上与众不同的“快车道”,离不开直冲村的闯劲与拼搏。

直冲村因地制宜创新探索发展“街道+村+园区”的发展模式,选准“众筹融资、集约用地、筑巢引凤”的思路,推动村级工业园的高速发展。同时,打造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加快形成“村企共建、部门协同、企业反哺、联动共赢”的党建引领乡村共富新格局。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最终还是以民生福祉为“落笔”。直冲村村民分红收入节节上升,落实医疗二次报销、各类特殊群体节日慰问金、大学奖学金和老人生果金等村民福利,大大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文字】南方+记者 张泳渝

【通讯员】 陈晓君 陈敏 陈燕婷

【制图】区瑞香

【图片】外海街道

◎相关阅读

江门典型村调研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