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市路、安乐东路、迎宾大道东西延伸,将电白产业园铺展开来,也撑开了电白工业发展的“骨架”;潘州大道、包茂大道贯穿南北,十分钟路程内,链接共青河片区和高铁片区……地处电白城北的电海街道,在空间维度上,这里是电白衔接茂名新城核心区的桥头堡,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电海街道辖区内,经潘州大道、包茂大道贯穿南北,十分钟路程内可连接共青河片区和高铁片区。张鹏飞 摄
作为电白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电海街道的历史只有短短5年。2019年5月,经区划调整,电海街道成为电白区新分设的3个街道之一。据产业园而建,与产业园共融共生。5年来,电海街道借势电白产业园及周边组团辐射效应,构建起独特的产业优势,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建设粤西产城融合示范区,为电白发展和茂名新城崛起提供充沛动力。
几年光景中,电海街道以特色产业为立身之本,以“产城人”融合奏响发展奋进曲,让产业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绿美和谐。如今电海街道,不仅是一片产业热土,更是一座集商业、教育、医疗、生态等元素于一体的高水平品质新城。
新城建设
城市会客厅雏形已现
围绕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为核心,承载着组团式城市空间重塑使命的茂名新城,在今年奏响新一轮城市发展交响曲。
茂名新城建设,自启动就承载着热烈的目光:作为茂名南北组团发展融合的重要举措,是延伸中心城区辐射力、带动高新区、电白区组团升级的重要抓手。未来,当茂名新城建设推进至水东湾新城、博贺湾新城,将助力城市增长极继续向南、向东生长,引领交通路网、市政设施建设热潮,直至产业新城强势崛起。
在空间维度上,电白处于在茂名新城向南迈进的“咽喉处”,而位于电白城北的电海街道则是其中的桥头堡、排头兵。“电海街道在产业、功能与服务上具备与茂名新城深度融合的基础,我们将抢抓时代机遇,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实现产业、人口、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电海街道党工委书记黄伟健的愿景中,电海街道将建设成为“产城人”深度融合的“城市客厅”。
电白大道西以北,电白产业园江高片区、电海片区和六韬片区犄角而立,园区内一栋栋厂房鳞次栉比,一个个制造业企业马力加足、生产正酣,彰显电海街道作为电白工业发展核心区域的产业优势。
空间布局决定发展高度。茂名新城将松散的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等合而为一、优势互补。这之于电海街道的机遇,是空间的拓展、功能的疏解和品质的提升。
作为电白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点,电海街道在城市空间格局上,不仅要成为产业发展的热土,更要充当产城融合发展的龙头,致力打造一座集商业、教育、医疗、生态、总部经济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高品质新城。
华赋学校。张鹏飞 摄
迎宾大道北与包茂大道延长线周边,六韬产业园、奥体中心、省实茂名学校高中部、电白区中医院、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华赋学校、华育学校、奥体食街及公共卫生建设项目等配套环伺,彰显电海街道的配套硬实力;稍远处,安乐村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草木交相辉映,和美乡村令人向往;再远一些,以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建筑业总部基地、长盈科技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为基石,新能源、建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壮大;未来,当电白逐步将行政服务中心、医院、学校、企业总部等布局至共青河片区周边,电海街道也能借势实现更好的聚人聚商聚产,服务支撑组团融合。
随着空间布局的明晰,“产城人”融合的电海街道将依托产业优势和服务要素,从产业高地、商业沃土、宜居乐土等功能层面链接茂名新城、延伸辐射力,未来发展更有吸引力、想象力、竞争力。
以产兴城
产城融合示范区崛起
车沿包茂大道南,至安乐东路右转,前行进入电白产业园电海片区,这一路会行经电白区建筑业总部大厦、波顿香精香料产业园、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等近几年电白重点建设项目,涌动着建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的奋进热潮。
任何一个新兴城市,一定要有产业支撑。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是电海街道正在行进并探索进阶的路径。
在建中的电白建筑业总部基地项目。张鹏飞 摄
从电白布局而言,电海街道重任在肩,电白教育园区、产业园区、建筑业总部均落户于此。以工业为引擎,电海街道在镇域经济竞跑中展现硬实力。
目前,电海街道共有规上企业15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7家。2023年度,电海街道在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中位列电白区之首,其中,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亿元,同比增长41.6%;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9亿元,同比增长269.7%;完成工业投资8.7亿元,同比增长246.3%;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23.5%。一组组令人振奋人心的数字中,电海街道产业发展的充沛动力尽显。
六韬产业园。张鹏飞 摄
近年来,随着区域内交通条件及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电海街道吸引项目投资、引领企业聚集的“磁铁效应”逐步释放。
在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已经建成投产,二期施工机械开足马力,工地里建设者们挥汗如雨抢时间、抓进度,向着年内竣工投用的目标迈进。作为茂名市“五链共建”之一,当地以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为龙头,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使电白成为茂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也让电海街道乘上新能源及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东风。
在建中的欣旺达电白生产基地(欣捷安项目)。张鹏飞 摄
环市东路在建的建筑业总部基地,总部大厦“双子星”高耸矗立,预计2024年实现整体交付。这里将打造千亿建筑业产业集群,未来吸引更多资质高、综合实力强的优质建筑企业落户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电白打造创建广东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主战场。
一方面是重点产业项目掀起开发建设热潮,另一方面是重磅招商引资项目继续落户集聚。仅近两年,就有百强电子、中鸿电梯、长盈科技、态美义齿、森源电子等一批千万级、亿元级的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项目落户电海街道,推动电海成为掀起电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投资热土。
俯瞰电白产业园。张鹏飞 摄
“我们立志于打造粤西产城融合示范区。”电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主任陈超华表示,电海将积极服务融入全市、全区发展大局,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统筹抓好生产生活生态、园区城市乡村等融合发展,建设“产城人”深度融合的高品质新城。
民生改善
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从安乐村口步进,做了黑底化处理的村道干净整洁,两侧屋舍和美宜居、树木绿意盎然——春日的微风中,沿着田上搭建的栈道向四周望去,原先的撂荒地今年刚种下了藿香,蕴藏着勃勃生机。
夜幕降临,电海美食城、奥体食街灯火亮起,络绎不绝的食客穿梭在夜市里。两处原本均是闲置土地,如今勾勒出别有滋味的“烟火气”,点亮城市的“夜经济”。
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夜晚,人们在奥体食街里寻觅“烟火气”。张鹏飞 摄
产业拔节生长的同时,电海宜居宜业新貌也在建成。“以城产融合发展为导向,把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得更有品质、更具活力、更可持续。”在黄伟健的描绘中,城乡建设的发展图景,有补短板、提品质、惠民生三大关键词。
补短板,意在优化基础配套,破除发展瓶颈。电海街道辖区内已建设“三横三纵一站一立交”交通路网体系。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重点,电海新改建农村公路约15公里,解决33条自然村通硬底路难题。2023年,电海申请5亿多元专项债券,以项目化建设解决三角圩、迎宾大道西、包茂大道西等片区交通状况差、居住环境体感差、基层治理不到位问题。
夕阳下的安乐村一角,屋舍俨然,景色宜人。张鹏飞
提品质,意在建设精致城市,提升宜居指数。2023年,电海街道全域已成功创建区级美丽宜居村,33条自然村硬底化基础设施建设均达100%。走入乡间,干净整洁的村道让人眼前一亮,民房建筑以建筑彩绘、屋顶结构等元素加以提升,村庄越来越美。今年,电海按“一村(社区)一图一计划”理念,划5大片区推进绿美电海建设,对54条道路进行绿化升级,绿化长度将延长35.93公里。
藿香种植基地。张鹏飞 摄
惠民生,意在以民生福祉为导向,提升治理能力。电海街道在全区率先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51个服务团队更精准、全覆盖、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电海街道安乐村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辖区三条行政村就有蓝田坡、安乐两条行政村荣获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多场次,好心书吧累计服务2万多人次,有效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蓝图已绘,未来更可期。2024年,电海街道谋划借势电白产业园区及共青河新城辐射效应,整合各村留用地精准招商,振兴镇域经济;继续推进项目化建设,补齐交通、排水等民生短板行动,提升圩镇形象;围绕建筑业总部基地及奥体中心周边,打造两条农房风貌示范带;4条旧村,270多幢房屋统一设计包装打造休闲民宿带,力争2025年底运营……桩桩件件,将写下一个又一个奋进与收获的发展篇章。
相关链接:
对话一把手:跳出电海看电海,建设三条示范带|电海街道这五年③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徐宝珠 张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