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流感进入快速上升期,医院里患儿扎堆,家长群里“神药”玛巴洛沙韦和“老药”奥司他韦成了高频词。但吃了药,有人一次退烧,有人却越吃越吐;有人把两种药混着吃,有人刚退烧就停药……结果孩子反复发烧,全家跟着焦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陈壮桂针对流感季常见用药误区,进行剖析解答,把家长最容易踩的“坑”一次讲清楚。
误区一:一发烧就吃“万能神药”
真相:
●奥司他韦的作用是阻断流感病毒与细胞融合,玛巴洛沙韦抑制病毒复制,两者专治流感的“特种兵”——只针对真正的元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而不是啥都管的“治安警察”,对于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普通感冒,它完全无效。
●虽然两者药物安全性高,但盲目滥用会让孩子白白承受药物的潜在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还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延误对细菌感染或其他病毒的正确治疗。
●切记:先诊断,再用药。当孩子出现突发高烧、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典型的流感症状,尤其是在流感流行季和有过接触史时,应尽快就医,由医生判断。切勿自行诊断,凭经验用药。
误区二:特效药有副作用,扛不住再吃药
真相:
● “黄金48小时”至关重要。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快速复制。抗流感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和释放。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用药,能像“精准掐断生产线”一样,最大程度地控制病毒数量,效果最佳。
●那么超过48小时,还是否应该吃药呢?对于有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的患者和重型/危重型患者,仍应抗病毒治疗。
●切记:启动抗病毒治疗不需要流感检测呈阳性,一旦怀疑流感,尽快就医,为用药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
误区三:症状一好转,马上就停药
有的家长认为“是药三分毒”,看到孩子退烧了、精神好了,就想赶紧停药。
真相:
●奥司他韦标准的治疗疗程是5天。症状好转,不代表体内的病毒被完全清除了,这只是我们免疫系统在药物帮助下暂时占了上风。
●擅自提前停药,相当于给了残存的病毒“喘息之机”,可能导致病毒反弹,病情复发。
●切记:遵医嘱,足量、足疗程服药,即使孩子看起来已经康复,也要坚持吃完5天,力求“全歼”病毒。
误区四:口服奥司他韦后吐了,手足无措或盲目补服
服药后呕吐在儿童中很常见,很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真相:
●服药时间是关键:
服药后15—30分钟内呕吐:可视作剂量完全丢失,建议补服一次全剂量。
服药后30—120分钟内呕吐:药物吸收了一部分,建议补服一半剂量。
服药超过2小时后呕吐:药物基本已吸收,无需补服,等待下次正常服药即可。
●切记:科学补服,安全第一。为了减少呕吐,强烈建议随餐或饭后服用,可以有效减轻胃肠道刺激。
简而言之,面对流感,家长速记“四步安全用药法”:
1.先确诊:发烧≠流感,治疗要“有的放矢”。
2.抓时机:症状出现48小时内用药,越早越好。
3.看年龄:
2周龄以上-5岁→奥司他韦颗粒;
5岁以上→医生评估后可选择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或奥司他韦。
4.避忌口:玛巴洛沙韦前后2小时禁牛奶、钙片、铁、锌、抗酸药;奥司他韦若呕吐严重,可随餐同服减少刺激 。
同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孩子出现下述情况,立即就医!
●服药后30分钟内大量呕吐(玛巴洛沙韦需评估是否补服);
●精神差、嗜睡、抽搐、走路不稳;
●呼吸急促、口唇发紫;
●皮疹迅速增多、脸肿、声音嘶哑——警惕过敏!
最后,陈壮桂提醒,抗流感病毒药只是“救火队”,带孩子打流感疫苗才是最高性价比的“防火墙”!药物不能取代疫苗,疫苗也不能100%防住所有毒株,二者互补,才是给孩子最稳妥的保护 ,才能让孩子在流感季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南方+记者 张梓望
通讯员 李旭锋 普荣慧 周晋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