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冒雨抵达广东新会茶坑村,青砖土瓦的平房掩映在凤山之下,这座看似寻常的岭南民居,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着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者的初心原点。

02
故居建于晚清,占地5000平方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三眼灶式砖木建筑,尽显岭南民居古朴风貌。梁启超在此度过了人生前十二年的启蒙阶段(1873-1885)。

03
故居主楼分为正厅、偏厅、两个厢房、门廊、天井、阁楼等。正厅为梁家会客与举行家仪之所,偏厅用作日常起居与餐饮,厢房则为家人寝室。


04
怡堂书室由梁启超曾祖父始建,是启超先生接受儒家启蒙的地方。书室内悬挂“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对联。

05
少年梁启超在书室奠定学识根基,孕育了融合乡土情怀与天下视野的思维特质。

06
故居中的回廊庭院是连接主楼、奎楼与“怡堂书室”之间的区域,由柱廊和庭院构成,是少年梁启超曾经的休闲空间。

07
故居旁的梁启超纪念馆于2001年落成,由建筑大师莫伯治操刀设计 ,以“中西合璧”呼应任公兼容并蓄的思想,1600多平方米的建筑中,古典布局与现代手法交融,尽显匠心。

08
纪念馆内专题展铺陈任公一生:首层追溯少年求学与戊戌变法历程,二层展现海外求索与共和坚守,生动还原其治学与抗争岁月。

09
纪念馆内,梁启超坐像沉静肃穆,身后白墙之上,《少年中国说》全文如瀑布般倾泻而下,每一个字都在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强音。

10
作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会梁启超故居和纪念馆的建筑肌理间流淌着百年文脉。“饮冰”二字贯穿展陈细节,引领参观者探寻梁启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赤子情怀。

11
仁堂常年举办“梁启超家族家风与传承”展览。展出的家书、著作、图片,不仅见证了一位父亲的深情,更铸就了一个家族的精神丰碑。

12
展区里,“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成就格外醒目: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当选院士。

13
周边辅助设施亦添韵味:茶坑大礼堂位于梁启超故居后方,建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升级改造后,主要展示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故居、纪念馆等建筑,构成完整的纪念体系。

14
广场上,梁启超铜像手握书卷、目光坚毅,定格了这位思想家的爱国情怀。像旁常有学子诵读《少年中国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