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数学教育如何改革?院士提议:在实践中拥抱AI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近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数学教育论坛”在广州南方学院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数学教育在跨学科背景下的融合与创新议题。

人工智能时代,数学教育应如何改革?“AI时代的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表示。

汤涛提议,可将动手实践融入数学学习,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模型和空间结构的妙处。“AI技术的核心是算法和模型,培养学生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更好地研究、拥抱AI,成为AI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他说。

“数学是科学的基石、创新的源泉,更是连接学科、赋能发展的桥梁。”广州南方学院副校长刘文斌也认为,数学学科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重点建设学科,应着力推进数学学习研究和应用型数学教学,培养兼具数理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潘建新则表示,希望青年教师既能扎根数学学科的深厚底蕴,又能勇敢打破边界——去尝试用AI赋能课堂,并联动其他学科设计项目式教学,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融入教学设计。

为解决传统教学评价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团队推出了一套智能分析系统,可自动生成课堂质量报告、精准诊断教学问题,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

今年6月,广州南方学院成立了数学与统计学院,期望通过打造应用型数学学科,探索人才培养新路,赋能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校方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学校应用型数学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数学与统计学院将紧扣大湾区新兴产业需求,构建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并重的模块化课程,计划2026年开始招生。

论坛期间,广州南方学院向从化区、梅州市丰顺县及番禺附属中小学的近150所学校捐赠了《数学文化》图书。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数学中的镜面对称”展览,并参与了Zometool工作坊,通过互动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

南方+记者 陈伊纯

通讯员 肖曼婷

编辑 钟展锋 张茵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