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团播间,就该“关门大吉”!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默 达

“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正持续推进,而时下火热的“团播”问题频发。近期,针对低俗团播引诱打赏问题,中央网信办督促网站平台持续加强团播内容管理,从严处置一批顶风作案的违规账号,并通报了部分典型案例,引发广泛关注。

团播本是直播业态的一种创新,反映出专业化、规模化、舞台化的趋势。然而,部分直播团队、MCN机构不追求提升直播质量、创新直播内容,反而“一切底线向下看,一切资源向‘钱’看”,主播“穿着越暴露越好”,直播间“内容越低俗越火”,对观众则希望“打赏越疯狂越好”,扭曲的价值观念滋生不正当的竞争,低俗团播将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

此次专项行动将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作为工作重点,而对个人直播间和团播都应追本溯源、常抓不懈。更要看到,团播的特性一定程度上使得打赏乱象愈演愈烈。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拍卖竞争”机制的存在往往会助长非理性的情绪,而团播中同样引入了PK、排名等。若是良性的竞争,可以促使团队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然而以吸金为目的的“强行营业”,只会将参与者引入歧途。

典型案例中,有直播间刻意展示团队成员礼物金额,玩起了“排名选妃”;有团队使用引人不适的惩罚方式,或是诱导用户通过打赏与主播进行低俗互动。尽管花钱的是观众、吆喝的是主播,但直播公司却隐于幕后,驱使着种种低俗猎奇的表演,绝不能轻视其中的危害。督促网站平台持续加强团播内容管理,对事对人更要揪出“幕后黑手”,铲除低俗团播的生长土壤,避免部分直播公司换一批主播、换一个马甲账号就能卷土重来。

更进一步来看,网络直播领域乱象频生,“低俗团播”只是其中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根源在于部分直播公司和平台长期用低俗内容、铜臭风气扭曲网络空间的价值观念和部分受众的消费习惯。比起引导用户为优质内容付费,通过擦边、猎奇、不正当竞争来“骗打赏”“要打赏”虽然不够光彩,奈何“见效快、药效猛”。不仅部分主播赖以维生,直播公司趁机牟利,一些依赖直播流量“卷生卷死”的平台也形成了路径依赖。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本就是一条“下坡路”“断头路”,只会把市场越做越小、越做越极端,优质的内容生产者进不来,蝇营狗苟之辈却大行其道。

从打赏乱象入手,铲除低俗团播的生长土壤,本质上也是在为直播行业寻找一条更长远、更健康的赛道。也希望网络平台和直播公司能对照检查、主动整改,将目光放长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行业生态的风清气正。

编辑 周源
校对 叶剑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