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蹭上了王俊凯,“标题党”岂能越走越远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默 达

一则再普通不过的案情通报,却能被多家媒体头条转发,赚取明显异常的点击量,无他,“标题党”又发力了。

《王俊凯,被立案侦查》几个大字竟有如此神奇的魔力,歌手王俊凯的粉丝怀着焦急的心情点进去,吃瓜路人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目的转发……总之,看到内情的一刹那,所有的纠结焦虑都化作对“标题党”的深恶痛绝,感叹自己又浪费了生命中宝贵的几秒钟。

前有“范冰冰获科研大奖”“梁朝伟劝人自首”引发争议,又有《邓超,主动投案!》冲上热搜,再到如今“非法吸收存款”的“王俊凯”。取标题的原则和底线“年年考年年错”,“标题党”们却如狗皮膏药般盘踞在平台首页、热搜榜单。根本原因是流量带来的收益远远超出舆情风险,足够让人忘记字里行间沉甸甸的责任。

近年来,此类现象还出现了“折中方案”:有的为同名同姓者“好心”地加上身份信息,用括号解释;有的摸透了网页推送的显示规则,标签和正文标题不一致,或是“恰好”显示不完全被人误解。然而当出发点便是蹭炒热度、投机取巧,再多的解释恐怕也只能越描越黑。

网友们呼吁取缔“标题党”,不是因为标题不懂幽默,不够“震惊”,而是因为内文的新闻性、重要性与之不相匹配,让人很失望。

说到底,当地公安机关定期披露犯罪嫌疑人情况,提醒居民、惩恶扬善,是其本职工作,具有一定公共性。但若是全国各地的媒体争相转发,牵扯更多不相干的人,不仅让人感到无趣无聊,也是对公众注意力资源的浪费。

36岁王俊凯因“非法吸收存款”被立案侦查,我们倒想问问,对部分“设法吸收流量”且屡教不改的“标题党”账号们,该由谁来监督,如何整改呢?

编辑 周源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