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物种又“上新”!广东高校科研团队发现两栖动物新种“阳春角蟾”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近日,由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省野生动物监测救护中心及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发现两栖动物新种——阳春角蟾(Boulenophrys yangchunensis)。相关科研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爬虫》(Herpetozoa)。

阳春角蟾。

据研究团队牵头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教师林石狮描述,阳春角蟾体形娇小,形态特征却独具一格——当其后肢折叠时,脚跟可以相互接触,从背面观察,其吻部呈尖出状,“尤为特别的是,在繁殖期间,雄性成体的第一、二指背侧基部长有婚垫,上面密布着细小的婚刺,这是其重要的繁殖特征”。

他介绍,“阳春角蟾”这一物种名源于其发现地——阳春市。这种角蟾主要活跃于降雨丰沛的鹅凰嶂中高海拔地区,栖息环境为清澈的山地溪流及周边湿润林地。其雄性个体在鸣叫求偶时,常选择栖息在距离地面10至30厘米高的植物叶片上。

林石狮强调,阳春角蟾的发现再次印证了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同时,他也指出,此次发现凸显了当前物种调查与保护工作的新方向:“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亟待向更精细化、特色化的阶段迈进,以发现和保护那些栖息地特殊、不易察觉的珍稀物种。”

此前,该团队曾在广东省佛山市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佛山掌突蟾,其中文名取自发现地佛山,以致敬中国传统武术“功夫”。

相关阅读>>广东高校科研团队在大湾区发现新物种“佛山掌突蟾”

南方+记者 谢望海 通讯员 廖宇飞

图片来源于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编辑 王露纯 周煦钊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