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医学院破解胃癌“代谢密码”,可减缓肿瘤65%生长速度

今日香港地
+订阅

11月25日,香港大学宣布该校医学院研究团队在胃癌研究上取得突破,揭示人体“第二大脑”——消化系统中的肠神经元会影响肿瘤生长及治疗反应。研究显示,肠神经元会促使胃癌细胞更依赖脂质(即脂肪酸和胆固醇)来维持生存,通过抑制剂阻断这些因子,可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平均达65%;若癌细胞有神经元渗入,使用胆固醇抑制剂治疗,可提升杀死癌细胞的效果达6.3倍。

港大医学院科研团队开发了模拟肠神经元与肿瘤互动的研究模型,结果发现,癌细胞内的脂肪酸代谢水平明显升高,意味着癌细胞变得更加依赖脂质。

据悉,胃癌是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由于多数患者在晚期才确诊,故存活率一直偏低。除了癌细胞本身,肿瘤还与周边组织互动,其中负责控制消化功能的肠神经元被发现可促进癌细胞生长。

港大医学院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扫描细胞中约两万个基因,最终锁定两个脂质代谢相关的关键因子,分别为控制脂肪酸的ACACA及控制胆固醇代谢机制的LSS,这两个因子就像癌细胞的“能源工厂”,帮助它们制造脂质,维持生长。

小鼠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抑制剂阻断这些因子,可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平均达65%。更关键的是,研究团队开发了模拟肠神经元与肿瘤互动的研究模型,将肠神经元与胃癌类器官共同培养,以模拟患者癌细胞受到神经元渗透的情况。结果发现,癌细胞内的脂肪酸代谢水平明显升高,这意味着癌细胞变得更加依赖脂质。如再配合使用胆固醇抑制剂,杀死癌细胞的效率将可提高6.3倍。

黄兆麟表示,通过识别脂肪酸代谢因子作为潜在生物标记,医生未来可以更准确有效地为患者配对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升疗效和成功率。

黄兆麟表示,通过识别脂肪酸代谢因子作为潜在生物标记,医生未来可以更准确有效地为患者配对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提升疗效和成功率。

“我们的研究显示,肠神经元可以增加胃癌细胞对脂质的需求,而且胃癌细胞更容易受到胆固醇抑制剂的影响。”领导研究的港大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黄兆麟说,这项发现不仅有助开发胃癌新药,也有助制定预测方法了解患者对疗效的反应,同时突显出针对神经元与癌细胞互动作为治疗方针的重要性。

共同领导此研究的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病理学系系主任梁雪儿表示,该研究有助理解癌细胞的生长机制,更为开发针对胃癌的精准疗法提供了新方向。黄兆麟更透露,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胃癌,未来还有潜力扩展至其他涉及神经元渗透的癌症。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细胞–干细胞》期刊发表。

南方+记者  陈彧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符如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